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種子領域農資打假:對植物新品種侵權說不
對我國來說,植物新品種保護一直是短板。要想補足短板,就必須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特別是利用分子檢測技術、推行品種DNA身份信息標識制度,必須對種子生產、推廣實行全過程監管
眼下正是春播用種時,記者卻在采訪中遇到兩件鬧心事兒。一是,很多農民反映,現在不少新品種都不能自留種,每次播種都得再去買種子。實際上,采取技術手段使農民不能自留種,已是種企通行的自我保護做法。二是,基層農業干部發現,往年種子領域的農資打假重點是偽劣種子,如今又多了侵權種子。后者并不是說種子質量不過關,而是沒有得到專利人的授權。
這兩件事都涉及植物新品種權,也是農業領域最重要的知識產權。新品種選育需要智慧、資金和精力的投入,選育一個品種通常要用8年以上的時間,但也極易被別人繁殖,侵權也比較隱蔽。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給予保護,人們就會失去育種的動力。世界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重視植物新品種保護。
但是,對我國來說,植物新品種保護卻一直是短板。直到1997年,國家頒布《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才算建立起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如今已過去了20年,授權的植物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水稻、玉米、小麥推廣面積前十位的品種幾乎都是授權品種。記者此前也與許多育種專家有過接觸,大家反映的問題多集中在品種權保護上。具體來說,一是保護程度低,尤其對原始創新保護不夠;二是授權速度慢;三是侵權人未能受到應有處罰。
現實中,品種權侵權現象的確比較普遍,權利人維權成本高、取證困難、維權時間長但收益小。那么,應如何破解侵權難題?要點是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特別是利用分子檢測技術、推行品種DNA身份信息標識制度。通過應用新技術,既可加快授權速度,還可以快速查出侵權行為。同時,有必要對種子生產、推廣實行全過程監管。種子銷售包裝袋必須有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該種子的全部品種信息,再通過市場監管加強品種權保護。總之,唯有對品種侵權說不,才能為種業創新護航。
編輯:梁霄
關鍵詞:種子 領域 農資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