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 “互聯網+”落地關鍵在制造業
人民網4月24日電(楊波) 近日,在杭州舉行的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將創造巨大的創新機會。
數字經濟體量已占GDP三成
在本次峰會上發表的《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指數(2017)》顯示, 2016 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體量占到了 GDP 總量的 30.61%,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GDP增長的重要動力。
這一報告由騰訊研究院發布,其數據主要來自于騰訊社交媒體及多家互聯網企業的社交大數據,共匯聚了來自騰訊、滴滴、美團點評、京東、攜程等企業的“互聯網+”大數據,呈現了我國目前的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據這份報告測算, 2016 年年底,全國“互聯網+數字經濟”指數增加 161.95 點,由此估算出 2016 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體量大約為 22.77 萬億元,占 2016 年全國 GDP 總量的 30.61%。其中,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四川、山東、湖北、湖南位居“互聯網+數字經濟指數”榜單排名前十。
互聯網+實體經濟,落地關鍵在制造業
圍繞“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轉型,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在大會圓桌論壇上展開腦力激蕩,其中,制造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馬化騰看來,“互聯網+”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政務、民生、醫療等領域,更開始對零售、航空、制造等實體經濟的賦能。互聯網是新興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互聯網+”強調的是連接,是互聯網對其他行業提升激活、創新賦能的價值迸發;而數字經濟呈現的則是全面連接之后的產出和效益。
“中國非常大,講數字經濟不僅僅是代表未來的潮流,這個潮流要真正在中國落地,就要更大動員各種力量,運用數字技術來解決各種問題,解決了問題我們這個經濟才能再上一個臺階。”周其仁表示,目前大家討論“互聯網+”,不僅是在概念上,更應該是在落地上。
宗慶后認為,大量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前提,需要國內企業提升軟硬件制造、裝備水平,并對當前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硬件公司都提出了更多需求,“從硬件到軟件,都應該有更多的國產能力,這是我們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應該去提升的。”
“依靠大數據、智能制造技術,完全可以消費預測需求,說什么制造能力跟不上導致饑渴營銷顯然是不可能。”楊元慶說。
馬化騰認為,未來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將是擁抱“互聯網+”的主體,互聯網企業扮演的角色是連接與賦能。馬化騰舉例說:“比如,騰訊只是提供‘水、電’這種基礎設施服務。這個市場上,提供的‘水、電’的也不只我們騰訊一家,還有很多家,我們當然希望騰訊做的更好,提供更多服務。”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數字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