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超時工作”已成亟須根治的“社會病”
這個“五一”小長假,張小天還是沒回成湖北老家。一年多沒見父母,他原打算利用這三天假期回去看看,可還是泡了湯。打給母親的電話中,他回不去的理由,還是那倆字:加班。張小天的遭遇,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專業委員會委員時福茂看來,并不新鮮。時福茂調研發現,員工超時工作、微信工作群不分工作日節假日狂轟濫炸,已成為不少企業的常態。(5月2日 中國新聞網)
相信像新聞中的主人公張小天一樣,將“勞動節”過得“名副其實”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相應地分給家庭的時間越來越少。加班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飯”,它剝奪著人們的幸福感。據權威機構的調查,72.6%的受訪者每周都會超時加班。可見,“超時工作”已經成為一種亟須根治的“社會病”。拿什么對“超時工作”說不,值得全社會深思和探究。
顯然,單靠個體抗議和媒體曝光并不足以徹底解決“超時工作”問題。抵制“超時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然而,要真正將法律落到實處,還需要切實加強執法力度,特別是相關的勞動執法部門要跳出“不告不理”的被動執法模式,采取重點盯防、企業跟蹤、抽查等方式,主動出擊,依法懲處,為勞動者“撐腰”,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國,忘我工作的人一般都會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支持,而在這種“過勞”為“模”的價值觀支配下,一個人若想得到社會的肯定,就必須學會犧牲休息時間,拼命工作。這就在無形中為“超時工作”提供了“溫床”。這就要求相關媒體、機構要加強宣傳,努力改變這種扭曲錯誤的價值觀,讓人們重新審視工作與家庭、工作與休息之間的關系,從而讓每個人都能主動地對“超時工作”說不。
特別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人加班是緣于上班八小時之內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時間插科打諢,以至“白天沿街走、晚上費燈油”。這就要求廣大勞動者要全力干好八小時工作內的本職工作,努力提升工作干勁和效率,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工作誠可貴,親情價更高。希望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用心工作的基礎上珍惜家庭和生活,拒絕“超時工作”,進而提升生活幸福感。愿“每天工作八小時”能成為每一位勞動者的生活常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超時工作 工作 亟須 須根 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