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蛟龍”號探秘南海北部高速堆積體
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3日電(記者劉詩平)南海北部的海底有一大片高速堆積體,它的堆積物來自哪里、又是如何堆積的、堆積體的具體情況如何,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3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帶著科學家下潛此處一探其奧秘。
“這片地區沉積作用極其活躍,發育著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南海最高沉積速率堆積體,是古海洋、古環境重建的理想取樣區域。今天能搭載‘蛟龍’號深潛海底,‘蛟龍’號的測深側掃、精準海底沉積物取樣、我本人的近底觀察,有助于推進深海高速堆積區物源,沉積物輸運、沉積過程和機制,以及本地區的沉積物穩定性研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徐景平說。
“蛟龍”號當天的下潛,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的第5次下潛。當天風平浪靜,“蛟龍”號7時02分布放入水,16時47分回收至甲板,最大潛深2540米,水中時間9小時45分鐘,海底作業6小時21分鐘。
“蛟龍”號沿著這個高速堆積區的一條測線開展了1.8公里高精度測深側掃微地形調查,隨后進行了近底觀察和取樣,完成了環境參數測量,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和生物等樣品。同時,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
據介紹,近年來,同濟大學在這里布設了錨系和沉積物捕獲器進行觀測,但仍沒有載人深潛進行原位觀測和取樣。
徐景平是首個搭載“蛟龍”號深潛此處的科學家。他說,關于此沉積體的主要物源,有觀點認為沉積物主要來自臺灣,也有人認為北部陸坡珠江入海沉積物也是主要物源。它的輸送機制是濁流、海底洋流或北太平洋中層水,還是中尺度渦流所輸送,也存在爭議。
“這不僅是學術研究上的一大焦點,也是保證南海海底電纜、石油平臺和輸油管線安全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問題迄今沒有解決的關鍵,在于缺乏直接的現場觀測資料。”徐景平說。
此次主駕駛“蛟龍”號的是女實習潛航員趙晟婭,資深潛航員唐嘉陵隨同下潛,保證了當天深海科考的順利開展。
編輯:秦云
關鍵詞:“蛟龍”號 南海 高速堆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