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福建省廈門市政協主席會議聚焦推進垃圾分類減量
人民政協網廈門5月9日電(記者照寧)“政協委員要帶頭參與,率先垂范,引領所在界別,做好垃圾分類,感召所在企業、單位和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垃圾分類減量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素養。”“要發揮好政協委員的智力優勢,通過專題協商、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為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提供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位置的資源”。4月26日,福建省廈門市政協召開13屆4次主席會,圍繞“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協商議政。現場,一份由廈門市政協發起的倡議書格外醒目。
今年年初,廈門市委、市政府確定“2017年島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島外逐步擴大試點”的目標,并于3月印發《廈門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和“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
當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政協委員對垃圾分類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相關提案越來越多。市政協將“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納入本年度協商議題之一,各參加單位積極響應,深入調研,先后提交發言材料41篇。
“據不完全統計,廈門某部門約70人,一年使用A4紙近150箱,打印機墨盒400多個,一次性杯子15000多個,一次性水筆近1000支。”鄭幸紅委員的一連串數字,令人瞠目結舌。她認為,源頭控制勝過事后處理,公共機構要帶頭從源頭做“減法”。她并呼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全力推動無紙化辦公。
如何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最新技術,科學合理配置環衛資源,實現環衛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系統化?許勇鐵委員提出,完善垃圾分類源頭追溯制度,對每個垃圾袋進行三級編碼,實現垃圾“見袋識主”,便于監督考核;并制定智慧環衛發展規劃,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在環衛大數據領域的“共有、共享、共贏”;完善智慧環衛系統云平臺整體解決,對垃圾分類和處理過程進行全程監管。
“當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類‘兩網’未融合,人工、物流成本不斷上升,‘拾荒大軍’逐步退出廢舊物資領域,導致末端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轉,垃圾處理產業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陳飛銘委員建議,政府要引導和鼓勵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借助“互聯網+”理念,有效提升垃圾處理產業的科技水平。
“建議垃圾分類教材進學校,小手拉大手,家庭帶動社區”;“政府要研究探索對企業投保垃圾分類相關保險實行保費補貼支持政策,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服務”……會上,委員們從不同的角度,依次發言。
聽完委員們的發言后,廈門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陳秋雄表示,政協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廣泛發動政協各界別、委員參與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所提建議非常及時。他希望各有關部門要以高起點、高標準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創出“廈門模式”。
“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協責無旁貸。”廈門市政協主席張健表示,市政協將集合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綜合形成主席會議建議案報送市委、市政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垃圾 分類 廈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