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最美圖書館,怎樣解除“美麗的煩惱”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各地圖書館建設越來越注重“人文環境”指標的美化,像蘇州誠品、成都方所、上海鐘書閣、南京先鋒書店等帶有書吧性質的書店,也已成為城市詩意棲息的重要場所。今年3月,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提出重點增加包括農村地區圖書等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一些有人文情懷的地方政府、文化經營者和知識分子逐漸把目光投到那些環境優美的鄉村,或盤活改造閑置的、有特色的宅院,或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建造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藝術工作室等。這些建筑有良好的人文定位,呼應了時代訴求,它們的建筑美、生態美也十分吸引人,成為鄉村人文建設的一道靚麗景觀。
追求美、探訪美并且希望與美合影,不過是人的天性使然。能夠理解,許多人慕名到“籬苑書屋”的心意,哪怕不一定是為了讀書,依然表達了對美好的向往。有的地方在建造人文設施時,可能也有吸引人流、吸納人氣、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考量。但是,圖書館畢竟不是旅游景點,其相關配套也乏力于承載景區景點的功能。從媒體報道的信息看,“籬苑書屋”的業權屬于交界河村的全體村民,建筑為“籌款捐贈”和“義務設計”的農村文化教育設施公益項目,定位顯然不是旅游。170多平方米的面積,有時竟要接待150人以上的客流量,確實“不堪重負” 。這就涉及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裕之際,人們該如何調整和適應人文發展的狀態和心態,更文明、更自信地融入到新的人文環境中。
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旅游蓬勃發展。一段時間里,像大聲喧嘩、亂扔垃圾、損壞文物等不文明旅游現象時有發生,很是“辣人眼睛” ;在社會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下,這些現象如今已大為減少,呈現出文明旅游的新風貌。相對于“所見即所得”的旅游,人文場所更講究浸入式的熏陶、感染,已不是獵奇嘗鮮的“到此一游”所能抵達。但是,從“籬苑書屋”的遭遇看,不管是出于從眾還是獵奇心理,相對淺表的、外在的旅游心態仍有較大的市場,并沒有跟逐漸興起的人文建設呼應起來,進入到更深層的、更內蘊的精神領域。如果說文明旅游屬于社會管理層面的話題,“到圖書館就是為讀書”的人文自覺,恐怕就是國民素質提升的更高階段的要求。沒有不文明舉止,慕名尋訪、拍照留念不算錯,但買櫝還珠式的旅游與人文設施的功能定位相去甚遠,占據資源、造成浪費,實不可取。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小康,當然也包含文化小康,而文化小康,不僅是文化供給或公共文化服務配套的完善完備,還包括整體國民素質、國民心態的自覺自信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當一座座漂亮的大劇院、美術館、圖書館拔地而起,解決了“有”的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驕傲和自豪的,急切地想去參觀;但“有”不是目的,不是為了對比前后生活的巨大反差而患得患失地張揚阿Q革命成功后的幻想,而是要從容自信地、持續穩健地展現大國國民的精神風貌。從“到此一游”到“到此一讀” ,無疑是在更高階段的再出發。在這方面,從國家政策到各地蓬勃的文化設施建設可以看出,條件已經具備;許多有識之士參與其中,對于凝聚共識也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許還有需要探索、有待健全的地方,比如采取的模式、管理的措施、宣傳引導的覆蓋等。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參與者、共享者;美麗的人文景觀,不單要留在照片里,更要浸入心靈,真正成為精神的家園。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圖書館 人文 旅游 最美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