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解讀“鏈家關鋪侃家開張”的寓言
“3·17新政”以來最嚴樓市調控之下,部分地區的二手房交易量有所下滑,購房者觀望情緒越發濃重,房產中介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傭金打折”的橄欖枝不斷拋出。與此同時,北京房產中介迎來關店潮,包括鏈家、房天下、我愛我家這類中大型中介企業都陸續關閉了一些環北京樓市的門店。初步統計,鏈家已累計關閉近87家門店。(5月21日《中國商報》)
潮漲潮落,冷暖先覺。有人說,地產中介屬于樓市中“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預判型角色。其生存業態和市場警覺,對樓市資本有規律性參考價值。鏈家關店尤其令人矚目,大概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其體量龐大、鏈條成熟,向來被業界視為傳統地產中介的典型代言;二是自2014年底以來,鏈家已完成3輪融資,無論開發商抑或互聯網大佬,都將其捧為資本市場“新貴”。于此語境之下,聯想起2007年底深圳中天置業老板蔣飛“跑路”,2011年的上海鋪天蓋地的中介關鋪潮……鏈家今次的“貓冬”,難免讓人情不自禁聯想“中國一線城市的樓市怕是不好了”。
這話似有道理,卻又理不盡然。比如在傳統中介市場收縮戰線的時候,B2C型直賣平臺卻在開疆辟土。日前,新房專業平臺侃家網正式落地蘇州,網站及侃家找房APP廣州站同期上線。至此,侃家已實現了京滬津穗蘇五城聯動,年內還將連開10站。今年初,侃家還發布了《新房互聯網消費趨勢》,解讀了2017年供給側和消費者需求的差異,以及新房的“強運營”和“互聯網化”等最值得消費者關注的新趨勢。侃家等新型房產服務機構的異軍突起,讓人聯想起美國經紀行業里的Redfin。不過,中國在線房產垂直領域的紅海,似乎還沒有揭開大幕。
當然,鏈家的業務在二手房,而侃家的主業在新樓盤,兩者之間暫不存在替代關系。看起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結果,是不同規律使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樓市冷暖,在宏觀面上并不區分新盤還是二手,而中介產業的迭代,也不會對之區別對待。“將技術應用視為撬動房產服務杠桿”的前瞻思路,遲早會在交易效率上呈現出真實的結果。換言之,這就像淘寶天貓與線下實體的關系一樣:大數據加持下的精準營銷、互聯網+思維下的理念策應,消費場景與服務模式的升級轉型……浪潮過來,無人豁免。從這個意義上說,侃家等新經濟實體若在未來的某天伸手二手房領域,顯然無需“另起一行”重新來過。
有一個共識越發清晰:鏈家也好,侃家也罷,2012年之后的“中國房地產的下半場”已經到來。這是拷問秩序、考驗服務、考量方位的時代,數量上的野蠻擴張,已經過了“人多力量大”的粗放階段。比如,有個背景值得注意:住房城鄉建設部5月19日剛剛就《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住房租賃和銷售法規的征求意見稿。銷售有規矩、中介有禁區——這已經無需靠喝壺咖啡的“約談”來明確,法治中國之下,產業格局的調整與重塑,越發呈現出制度化、規范化的征象。
鏈家關鋪,是潮來潮往式的逐流隨波;侃家開張,是主動策應的自覺選擇。對于投資風口來說也好,又或者是研判樓市走向的事實判斷,在中國房產中介開門與關門之間,恐怕還該看到寓言背后的多重信號,而不單單將之視為不可逆的必然或者抽象的運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介 侃家 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