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堯:學術評審與評審人的學術修養

2017年05月23日 15:20 | 作者:劉堯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作者: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教授 劉堯

2017年1月17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了李金華的《學術期刊審稿人的修養》(以下簡稱《修養》)一文。文中提到,面對邀請評審的學術期刊和被評審的論文作者,學術評審人(以下簡稱“評審人”)應當不負所托、注重操守、加強修養。細心品讀了《修養》,感受良多。那么,評審人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學術修養,又如何判斷學術成果的學術價值呢?在這里談些個人的看法。

評審人的學術修養不可缺位

日前,讀到一位學術期刊主編推薦的一份評審意見。這份意見是這樣寫的:“這篇文章,說重一點,太不真誠。作者要么缺乏對刊物的尊重,要么不愛惜自己的學術羽毛,沒有將自己的每一次發表與自己的學術聲譽相聯系……(詳審意見略)”該主編表示贊同并欣賞這種評審風格。

顯然,以上評審意見與《修養》提倡的“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視為自己的成果一樣對待”,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評審風格。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評審人(包括期刊主編、編輯)對于評審有著多種看法及不同的評審風格。但無論評審風格有何不同,評審人應具有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公正理性的學術品鑒、謙恭審慎的探討交流等品格修養。因為評審人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學術評審(academic accreditation)范式。作為同行評議的評審人給出的評審意見,是對學術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前景,特別是專業技術問題作出的更為客觀準確的判斷。評審人對學術成果的評審意見,是期刊編輯等選擇錄用的基本依據。

一則2014年的報道發人深省:一位從教21年的大學教師,職稱從講師晉升到教授期間就有10篇論文被指抄襲。該教師從講師一路抄到教授的10篇論文,至少要經過論文發表期刊的評審、職稱評定時送審專家與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的評審,這么多道學術評審關卡為什么沒能發現論文是抄襲的呢?該事例暴露了學術評審確實存在不容忽視的漏洞。造成這種漏洞的因素有許多,但評審人的學術修養難辭其咎。

學術評審是衡量學術成果的學術水準是否達到某一水平而進行的審核、評價或其他活動。不僅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需要評審,國家重大項目、重點學科的資助、優秀拔尖人才的選拔、學術成果的獎勵等,都離不開嚴格的學術評審。國際通行的學術評審,一般采用同行評議形式進行。同行評議是由同行學者對學術成果進行評審以保障其學術價值的過程,是學術成果發表之前的重要環節。因此,要保障學術評審結果客觀公正,就不能不探究評審人的學術修養。

創新是學術評審的首要標準

創新是學術成果的本質要求,也是學術評審的首要標準。在學術評審的創新性、科學性、規范性、邏輯性和實用性等基本標準中,創新性是居于學術評審的關鍵標準和首位標準。基于此,作為學者的審稿人就必須具備學術創新與判斷學術成果有無創新的學術修養。評審人的任務,就是在判斷學術成果有無創新性的前提下,衡量其科學性、規范性、邏輯性和實用性等,為期刊等學術成果選擇把好質量關。評審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期刊等質量的優劣。這就要求評審人首先要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良好的創新素質,以及把握學術動態、判斷學術水平的能力等。

在我國,評審人除了審查學術成果的學術價值外,還要甄別學術成果有無剽竊和抄襲問題,引用他人作品是否適當,參考文獻是否著錄規范等。另外,評審人給出的評審意見要就學術成果進行評判,而不能諷刺挖苦。評審人還要有時間觀念,盡量縮短評審周期,讓優秀學術成果早日面世。

用同行評議的漏洞彌補科學的程序

大衛·柯比在《當科學遇見電影》一書中認為,電影通過讓大部分觀眾無須直接見證現象即可看到物體和事件,從而擔任了“虛擬見證”技術的角色。學術論文的同行評議學者發揮的也是“虛擬見證”功能。參與同行評議的學者代替學術人員和公眾對論文內容和方法進行評審,讓沒有親見實驗過程的學術人員相信論文中描述的實驗和結果的真實性。但同行評議的學者并沒有一一驗證被審論文的細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之處,甚至給學術不端行為留下可乘之機。

實際上,同行評議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任何學者對自己研究之外的領域所知有限,特別對超出自己知識結構的新成果難免判斷失準。還有同行評議是一個熟人的網絡,為了向熟人傾斜而否定新人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

同行評議基于學術誠信,以誠信和純潔性為根基。對學術成果的評審應由學術誠信的學者擔任評審人。我國學術期刊采取的主要審稿方法有:單向或雙向匿名審稿、在審稿單上設計具體的論文評價指標等。近年來,發達國家還出現了公開審稿,即期刊編輯部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為作者、審稿人及廣大學者搭建了平等對話的平臺。不論是匿名審稿還是公開審稿,都是為了保障學術評審的客觀公正。

同行評議處于學術評審的前端,決定著學術質量與學術風氣。為了使學術成果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同行評議除評審人要有審慎、敬畏、誠實的態度外,還應該設計透明、科學、有效的程序進行必要的規范。比如,建立評審人遴選制度,期刊以非常審慎、科學的態度選擇合適的學者;建立承諾制度,期刊要求被選聘的評審人簽署承諾書;建立回避制度,遇到與評審人有直接利益相關的成果評議,評審人要主動說明并回避;建立追責制度,評審人應對自身的評審行為和評審結論負責等。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學術評審 學術修養 期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