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厚植綠水青山 描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2017年06月05日 19:54 |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央視網消息:綠色,象征著生命。綠色發展,是對山川草木生命之延替的期盼,更是對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著力創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領中華民族在永續發展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深刻思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在村委會的座談會上,村干部向他介紹,余村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現在靠發展生態旅游讓農民借景發財,實現了“景美戶富人和”。

習近平聽了高興地說:“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9天之后,習近平以“哲欣”的筆名,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了評論——《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評論指出,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生態”二字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彰顯了習近平對人類文明發展經驗教訓的歷史總結,對人類發展意義的深邃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在國內主持重要會議、考察調研,還是在國外訪問、出席國際會議活動,常常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

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寫進了十八大報告。這部由習近平擔任起草組組長的報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化——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保護好生態環境,要有科學和系統的視野。在習近平看來,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是大自然億萬年間形成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指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15年1月,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仔細察看洱海邊的生態保護濕地。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5年新年伊始,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專程來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詳細了解洱海濕地生態保護情況。

在碧波蕩漾的洱海邊,習近平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他叮囑,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習近平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戰略部署:擘畫藍圖 頂層設計

所謂“知易行難”,如何破解“生態環境保護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狀況?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陸續發布實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大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作為行動綱領;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成為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性認識的最新成果。

思想引領行動,理論指導實踐。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攬子硬措施。

——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最重要的是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2013年底,中組部印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規定各類考核考察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要求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指標的權重。2015年8月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強調,顯性責任即時懲戒,隱性責任終身追究,讓各級領導干部耳畔警鐘長鳴。

——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201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綠色化”概念,并將其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并列,賦予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的內涵,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路徑。

2015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印發,明確提出到2020年,構建起由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等八項制度構成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5年元旦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公益訴訟”“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撒手锏,成為沉重打擊環境違法者的有力武器。2016年1月21日,備受關注的江蘇泰州“天價”環境公益訴訟案塵埃落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駁回泰州一家企業的再審申請,被告企業被要求賠償環境修復費用1.6億余元的審判結果維持不變。社會各界拍手稱快——新《環境保護法》確實有鋼牙利齒!

2016年全國3200多個環境監察機構實施“雙隨機”制度,68萬多家污染源和5萬余名環境執法人員已納入“雙隨機”數據庫,在日常環境監管執法中采用“雙隨機”執法 40.98萬家次,隨機抽查發現并查處環境違法問題2.63萬余個。

一件件訴訟,一條條數據背后展現的是中國生態環境法治體系不斷完善后的更加嚴厲。

宏偉目標:山清水秀 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這是生態文明的形象代言。隨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持續推進,無數人的生產生活乃至命運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日益變綠變美、充滿盎然生機的中國,呈現在世人面前。

據國家林業局最新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共完成造林4.5億畝、森林撫育6億畝,分別比“十一五”增加18%、29%;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綠進,沙退。2015年12月發布的我國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與第四次監測結果(2009年)相比,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狀況,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三步走”,到2017年實現全面停止全國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從黑龍江到吉林、內蒙古,廣袤原始森林里,多年不絕的伐木聲已戛然而止。數以十萬計的林業工人放下斧鋸,從“砍木頭”轉為“種樹看林子”。

前所未有的生態保護投入和力度,使得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持續增加,居于世界前列。截至2014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2729個,占陸地國土面積14.8%。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類得到保護,大熊貓等一大批重點保護和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壯大。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里程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評價中國作用,認為中國對《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面向未來,中國向國際社會宣布了低碳發展的系列目標,包括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行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這就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綠色,是發展的路徑,更是發展的目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一定能完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讓我們能“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為子孫后代擁有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譜寫出綠色發展的新篇章。(文/林孔仕)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綠水青山 美麗中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