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合力培養高技能人才
近日,2017技能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嘉賓圍繞高質量學徒制的發展,技能減少貧窮,工業標準、世賽標準和人才培養標準等三大議題做了熱烈的討論。另據近期發布的2017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4)》顯示,在我國,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占比僅為5%,高級技工缺口高達上千萬人。高技能人才為什么備受關注?巨大的人口缺口,如何補?
放眼海外,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美國等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形勢。我國也正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加速城鎮化進程。經濟轉型期,高技能人才對加快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競爭力,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而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重學歷、輕技能”的片面人才觀念,存在“技術工人不是人才”認識上的誤區。如今,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下,高技能人才需求日漸迫切,如何推動觀念轉變,樹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氛圍和機制?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首先,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雖然大家常說“行行出狀元”,但在實際生活中,做技工依然不是年輕人的首選。有關部門和媒體等要發揮正向引導的作用,傳遞健康、多元就業觀念,營造尊重技能工人的社會氛圍。比如中央媒體邀請叉車工人參加綜藝節目,挑戰技能極限,人社部等表彰“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都是很有正能量的實踐。只有讓大家更加了解、認識和尊重技能工人,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其次,給技能人才更多發展空間。前段時間,媒體報道,年僅23歲的重慶姑娘聶鳳,用6年的時間奮斗和堅守,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奪得美發項目冠軍。她被破格提拔成為副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這樣的職稱制度,才能保障“行行出狀元”。
第三,培育更多滿足市場需求人才。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一方面技能人才市場需求不能滿足,另一方面,每到畢業季,也有相當部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在就業市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解決這個問題,教育是根本。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類院校應加強與市場需求、經濟轉型以及社會發展的匹配度,培育既有高學歷,又有高技能的“中國工匠”。
第四,搭建更多繼續教育、培訓平臺。隨著生產企業不斷轉型升級、機器人技術的提升,技能工人知識需要不斷更新,才能滿足現實需求。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工會等,應搭建更多的培訓平臺,幫助技能人才不斷提升素質。
培養高技能人才是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大事,政府和社會組織等應聚集資源,共同發力。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高技 培養 合力 發展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