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到內地創業已進入“黃金時代”
從1983年首次到廣東中山市旅游算起,30多年來,“70后”香港青年吳杰莊已到過內地近百個城市。現為香港青年聯會主席的他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分享到內地求學、交流和創業的故事。
吳杰莊出生于香港一個普通家庭,1999年,他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以5000元港幣和幾位同學一起創業。
2001年,考慮到成本和可操作性,他到離香港較近的深圳設立公司,從事人臉識別軟件開發。3年后,為尋求技術突破,他選擇到北京的清華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當時除了北京外,美國也是選項之一。選擇北京是因為認為那里的技術比較厲害,而且看好內地市場。”
吳杰莊的選擇很快獲得回報,其公司生產的產品在深圳羅湖、皇崗等口岸獲得應用,并打入美國、日本市場,公司也于2006年在美國上市。現為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他成為青年創業者中的佼佼者。
多年來頻繁到訪內地,吳杰莊見證了香港青年與內地交流的幾個階段。他認為,香港回歸前后到2000年初,香港青年對祖國認識少,到內地主要是旅游,算是交流的“1.0時代”。
“當時語言是一個障礙。像我從小在香港長大,讀書學的是英語和粵語,剛到內地完全聽不懂普通話,打車時連地址都說不清楚。”他說。
2005年,香港青年聯會推出“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計劃”,支持香港大學生到內地企業進行4至6星期的實習。吳杰莊認為,香港青年對內地的了解逐漸深入,青年交流進入“2.0時代”。
“而現在,香港青年除了在內地實習、就業外,也獨自或和內地朋友合作創業,兩地交流進入到‘3.0時代’”。
吳杰莊說,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要趁早,現在許多城市有政策紅利,北上創業已進入“黃金時代”。
對于多年來內地的變化,吳杰莊看在眼里。他還記得,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有些城市發展相對落后,當時父輩會帶著物資到內地去幫助一些朋友。
“但是過去十多年內地發展很快。比如2004年我在北京讀書時,清華大學東門外沒有多少高樓,而現在很多國際的科技公司在那里建了總部。”
吳杰莊認為,香港有些青年沒有到過內地,通過互聯網并沒有看到內地的全貌,不知道祖國的變化已經是翻天覆地了。
身為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吳杰莊目前把“80%的時間”花在香港青年工作上,包括推動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幫助他們認識祖國,尋找發展機遇。
“一般香港朋友到內地有種‘過客’的心態。我覺得到內地創業要成功的話,必須要有‘主人翁’的心態,要能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文化。”他說。
吳杰莊認為,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青年來說是很大的機遇,是實現自身發展的良好突破口。香港青年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背靠祖國,把工作做好,還可以解決向上流動的問題。
他指出,內地市場廣闊,香港青年有比較國際化的視野。兩地青年可以一起發展,優勢互補,達到雙贏。
“我相信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機遇,定能很好地發展起來。”吳杰莊說。(記者 陳小愿)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香港 內地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