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童年不該被消費主義浸染
如今幼兒園的小朋友,大班畢業照要穿著小博士服、小西服照藝術照,和好朋友在親子餐廳、小游樂園、兒童樂園舉辦告別派對……從場面到精細度都絲毫不亞于大學生。據報道,北京市一幼兒園辦“告別party”,包場花3萬元,人均500元。
該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錢?每個家庭從經濟能力到消費觀念都有所不同,其實并無定論,一味強調“艱苦樸素”也沒有太強的可行性。不過,尚處于兒童階段的孩子,就其觀念和心智發展水平,玩得是否開心、小伙伴是否和睦應是主要訴求。至于形式和內容是否足夠“高大上”,其實并非重點。類似的“奢華消費”,更多的還是成年人心態的映射。
有理論認為,“創造需求”是消費主義的根基。如今出現的“兒童高消費”,可以看成這種理論的樣板。更進一步說,這并非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某種人為創造的、而且是替家長創造的“需求”。
前段時間,所謂“階層固化”的話題十分火爆。熱衷于“奢華投資”的家長,某種程度就是靠滿足這樣的需求,完成對自身群體和階層的確認,并化解有關“階層”的種種焦慮。至于孩子本身的意愿,不一定是考慮的重點。
孩子們的確有某種追求合群的心理特征,但部分家長往往將“合群”簡單理解為“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而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孩子的幸福快樂是否真的得到了增長,是要打問號的。
消費行為是個人自由,但對心智成熟,并對孩子的人格發展負有責任的家長來說,應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保持理性。這不僅出于經濟的考量,也是對孩子健康成長的考慮:家長的攀比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并沒有什么好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消費 主義 童年 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