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作業界”的清流更需包容以待
作者:司馬童
近日,成都文理學院教育學院的一份暑假實踐任務表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記者看到,在這份任務表中,“跟喜歡的人表白”“去聽一場偶像的演唱會”“嘗試不同風格的服飾和妝容,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等都作為拓展項目出現,正是這些有別于傳統暑期實踐的任務,迅速引發關注。(6月30日《北京晨報》)
聞此成都高校的另類做法,難怪有不少學子在驚訝之余,發出了“這是別人家學院”的艷羨之聲。雖然媒體報道已然揭示,這所學院的暑假實踐,分為常規項目和拓展項目兩類:常規項目是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拓展項目則針對每個年級作出相應安排。但顯然,正是那些拓展類的自選項目,收獲了網友稱其“作業界”的清流之贊。
多年來,對于大學生的暑假社會實踐,無論校園內外,儼然已有一種思維定勢:無非是去嘗試和參與些跟所學專業相關的社會活動,然后再寫一篇規定字數的實踐報告等。久而久之,人們似乎覺得,大學生的暑期實踐沒啥好變,就該如此了。然而,現在成都那所高校的創新安排則表明,大學“好作業”不必墨守成規,暑期實踐若能多一些個性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有機結合,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會贏得眾聲贊。
“作業界”的清流,是否真的稱得上一種有益嘗試?我以為,高校學子的回應,無疑最具說服力。對此,不少旁觀者已紛紛跟帖留言,“很有創新意義,就應該這樣。”“什么學校啊?正好我在填志愿呢。”“現在轉學還來得及嗎?”……而第一次面對這種暑假作業的當事者,則也頗多表露了“發自內心地想要主動去完成”的態度。可見,就算外界仍存爭議,至少這種求變和求新,絕非什么“嘩眾取寵”之舉。
事實上,大學生暑期作業能夠布置出“清流”之譽,要說也是學校考慮安排“接地氣”的表現。以成都那所高校為例,此前征求學生的意見,大多認為以往的暑期實踐太刻板、太枯燥,所以該校才結合現實,在今年暑假社會實踐中做了拓展創新。而且,這些看似另類的拓展項目,實質都是基于學科原理設置,以及心理學等測評的考量來制定的。不難看出,體驗和嘗試這些拓展作業,對于引領學生開闊視野,建構完善人生態度等,的確有可能獲益良多。
“一白”未必“遮三丑”,“作業界”的清流也更需要包容以待。比如,有網友就提出異議,暑期實踐的大學“好作業”,盡管比較偏重實際,但其課題設置中諸如學茶道、去旅行、聽演唱會等的安排,若是家境不富裕的大學生怎么辦?再者,拓展項目非得全靠“燒錢”,鼓勵學生都去勞動、體驗創業艱辛不行么?這當然不能視作吹毛求疵,所以包容之心要有,而不斷完善的努力也不可缺。
“好作業”似能給人啟迪:大學生的學習成長、融入社會,不要總是囿于某種習慣性的途徑和套路,人際交往、行萬里路等等,都應該是另一種的體驗拓展渠道;而多元多樣的學習方式,才更易于激發熱情、取得實效。(司馬童)
編輯:梁霄
關鍵詞:作業界 清流 包容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