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200多名小學生當農夫 扛鋤頭下地干活學做飯
本報記者 阮飛霞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最好的老師是自然界的天地萬物。”那么,讓孩子在下地勞作過程中體驗農耕生活的辛酸與艱難,懂得珍惜糧食,把課本知識生活化,鍛煉動手能力和生存技能,在這過程中體會與人類、與萬物的相處之道,萌發對大地、對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心,無疑是一條學習之路。
上周五,學正小學五年級的200多名同學,進行了“學正少年禮”學農教育實踐活動。
體驗農耕,成就感爆棚
大家來到蕭山的綠科秀農業園。
同學們先走向小氣象站,利用風向標辨風向,依靠平面日晷看時間,都興奮得不得了,還學了農事歌、四季劃分、二十四節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相關的氣象知識,增長了很多科學知識。
“這是什么苗,那是什么工具?”走進綠科秀菜地,同學們圍著老師七嘴八舌地問。城里的孩子可能從來沒見過這些,更別說用農具干農活了。綠科秀的老師詳細介紹了這些農具的用法以及種植的步驟,同學們聽完講解后,立即分成幾個小隊,卷起褲腿,扛起鋤頭,下地干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干活的時候,同學們想到了這句詩,雖然汗水浸濕衣服,但大家喝口水后繼續干,拔草、鋤草、翻土、打孔、種苗、澆水,原本長滿雜草的荒地種上了兩列菜苗,干干凈凈,大家成功感爆棚。
“通過這次學農,我不僅學到了農耕技能,更是體會到盤中餐的‘粒粒皆辛苦’,懂得了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男生趙同學說。
隨后,同學參觀了精致農業公園,有果樹館、蔬菜館、香草館等。“天哪!菠蘿長在地上活像鐵樹開花,樹葡萄在樹干上不愿下來;神秘果居然可在半個小時之內改變人的味覺……”果樹館中滿是熱帶水果,同學們對眼前的高科技農產品充滿驚嘆。
分工合作,大顯廚藝
中午時分,草地上縷縷炊煙升起,這是學正小學的同學們在做午餐。
帶隊老師向同學們表示,這次午餐要大家動手完成。同學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分頭行動起來,十人一組,或穿著圍裙準備熱油,或擼起袖子洗菜,還有人切菜、配菜、燒火、洗碗,分工合作,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和洗菜水聲交織在一起,匯合成一支美妙動聽的“野炊交響曲”。
下廚前,有同學紅著臉說不會做,有男孩子還對身邊的同學悄悄說,“在家沒洗過碗,平時都是媽媽或奶奶洗的。”于是,為了讓同學們順利吃上飯,老師們在邊上做助手,指導他們切黃瓜、洗菜等,沒有經驗的同學圍著老師學習。自己切好一盆菜后,同學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笑得合不攏嘴。
經過一個小時煙熏火燎,在小隊成員的通力合作,一道道美味佳肴上桌了,盡管有的偏咸、有的偏淡,也有些不大好看,但當大家吃著自己做的菜時都津津有味,甚至有男孩子舔起了盤子。
“這次學農活動很有意義,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了燒菜做飯的樂趣,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分工合作,團結互助,增強了我們的團隊精神,還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雖然有些辛苦,但是我們很開心。”吃完飯后,同學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對活動的感受。
這次活動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有家長發朋友圈說:“孩子在活動中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鍛煉,感受了接地氣的生活,少了一點嬌氣。去之前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擔心,但是當我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僅能扛著鋤頭下地種菜,還能掌大勺燒出一大桌美味的中飯,都大呼小看了孩子們,希望能讓孩子們多參加這樣的實踐活動,孩子們能在實踐中感悟生活,感恩成長,禮遇更好的自己。”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小學生 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