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大學生畢業論文須加強而非取消
眼下,795萬2017屆高校本科畢業生已經畢業,其中的大多數或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待到9月,2018屆本科畢業生將進入大四這一本科學習的最后一年,到了年底,他們中的大多數將出入于各種各類人才招聘市場,開始為求職就業而忙碌。然而,即便到了求職就業階段,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學業應該尚在“現在進行時”,有一個“重頭戲”即畢業論文的寫作,在等著這些大學學習尚有大半年時間的本科生去“最后沖刺”一番呢。在這個頗有些難以“淡定從容”的時間節點,或許很多大四本科生心里未免有些嘀咕:“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必要搞畢業論文和畢業論文答辯?”
激發這一廣泛疑慮的,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建業。日前,他在發布的一篇博文中提到,他對這種學生應付、老師對付、如同玩笑的畢業論文答辯非常痛心,認為大多數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幾乎是“逗你玩”,應該取消。現在大學里科研考核很變態,教師們都忙著搞論文、項目和獎勵,沒有時間去教起點是零的本科生搞論文;學生呢,都想著考證書、找工作,賺錢,沒有時間搞與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論文。可謂畢業論文存在的前提教與學的載體都不想搞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和論文的寫作以及答辯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多位大學教師和教育專家均明確表示:本科生畢業論文承載著鍛煉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寫作水平的作用,是本科教學中關鍵而必要的一環。因此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當然更不可取消。
需要首先厘清的問題是,本科生為什么一定要寫畢業論文才可被認定是完成了本科四年的全部學業?或者說在高等教育早已走進“大眾化時代”的當下,畢業論文究竟已經淪為可有可無的“雞肋”?
在筆者看來,大學生的畢業論文還是必須要寫的,這是因為,寫畢業論文,首先的要旨是讓大學生學會自覺地嘗試和進而學會處理龐大的知識系統和個人理論思維能力的辯證關系。因為,大學生無論是學哪個專業的,其在校學習的專業教學內容一般而言均是以各科分門別類的形式而構成專業體系的。雖然歷經四年的專業學習(現如今大多數本科生由于實習或擇業等原因,似乎已經學不滿四年時間了),通過課堂講授、個人自修、作業、考察、考試等各個環節,在記憶的基礎上,進入理解和笑話階段。但是這仍然是屬于感性階段的認識。專業理論知識的真正掌握,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才能達到質的飛躍。而如何來實現這個“質的飛躍”呢?恐怕除了認認真真地、實實在在地經歷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寫作、修改、答辯等過程,至今尚未有其他捷徑可以實現這個“質的飛躍”。
畢業論文的寫作,對即將結束學業的大學生而言,乃是對自己理性思維能力的一次不無艱苦的錘煉。從論題的確定、資料的積累,到框架的建構、論述的深化和論點的明晰,這是一個相當艱苦的理性思維磨礪的過程。當然,這前提是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的態度確實是端正而嚴肅的,過程是認真和扎實的。也正是大學生在寫畢業論文的那些日子,以往學過的各門專業知識,甚至是個人的學習體會、社會經驗,都可以集合和凝聚起來,圍繞著具體的題材和主旨,進行著儲存信息重新加工,通過不斷的排列、組合、滲透、變式、分析和歸納、提煉等等思維運動,分散乃至“碎片化”的知識群體,才能凝聚為解決具體問題的理論新結構。于是,通過寫畢業論文,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才能獲得切切實實的發展和提升。本科生培養環節少了畢業論文等這樣的關鍵環節,那不能叫合格的大學生,對于在畢業論文環節混的學生,是不應該授予畢業證或學士學位證書的。對于在畢業論文環節混的老師,也不是合格的老師。
大學培育人才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具有相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從業人員,而且更應該是培養善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人才。這是當代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知識老化周期不斷縮短的特點和需要所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學生寫畢業論文,實際上是大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一個良好的開端。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的深刻意義在于:將靜態的書本知識,經過處理加工,運用于動態的實際問題中去,這是大學生從學習轉向獨立思考、綜合研究的起點。
雖然客觀地說,當下為數不少的大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尚不能讓人首肯和加以“褒獎”,也談不上有多大的學術“含金量”,但畢竟大學生經過寫畢業論文這一環節的磨練,其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多多少少地得到鍛煉和提高了。寫得稚嫩些甚至不無可笑之處也無大礙,只要是自己認認真而不是馬馬虎虎地、整個過程一個環節也不漏地過來了,相信是有收獲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畢業論文 大學生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