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調研馬產業轉型:讓馬產業“馬”上騰飛
人民政協網新疆7月11日電(記者 王泳)“最開始,我在馬場技術人員的帶領下養育馬匹,現在不但建立了馬人工授精配種站,完成自家100余匹馬的配種,每年還可幫助周邊養殖戶配種、改良300多匹馬。”6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推動我國馬產業轉型升級”提案督辦調研組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馬場調研時,馬場場主尼夏說著并不流利的漢語,向大家介紹養馬場的成績。
網絡圖
43歲的尼夏有著20多年的養馬經歷,自從搭上了馬產業發展的快速班車,經濟收入翻了一番。“要想富,養馬還是要養改良馬。”他說。
養馬,對于哈薩克族民族兄弟而言并不陌生。因為,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的少數民族與馬有數千年的天然情緣。對于伊犁地區來說,馴馬更不陌生,昭蘇自古以來就是秣馬之地。
在馬產業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日益凸顯的今天,新疆馬產業如何轉型升級?這關系到民族地區經濟、旅游產業提升、甚至脫貧攻堅實現的課題,讓全國政協委員牽掛于心。
連續多年,各級政協委員多次提案建議,關注、推動馬產業提升,打造現代化的馬產業是幫助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捷徑,是培育體育競技經濟學、休閑旅游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之前作為農牧民生產工具的馬匹,已彰顯出文化、體育、旅游、休閑等各種屬性。”全國政協委員馬繼龍告訴記者,在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國際體育賽事出現的高端的馬產業雛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馬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但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我們的馬產業還停留在低端消費的層次。馬繼龍認為,要提高農牧民收入,應先從提升馬產業的消費價值鏈開始,依托高端賽事、休閑旅游等產業,整體帶動馬產業進入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曾在新疆掛職的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介紹,一匹新疆本地馬價格在2萬元左右,而一匹改良后的馬價格是前者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一匹汗血寶馬,少則幾十萬元,多則逾千萬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野馬集團董事長陳志峰說。這足以說明數量型向質量品質型轉軌的必要,也道出了轉型升級后馬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在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干以勝看來,重點打造以育馬養殖為基礎,賽馬賽事為牽引,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產業體系是實現產業升級的根本之策。他希望,盡快實現從馬匹的品種培育、御馬職教等方面形成體系,為現代馬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讓馬產業“馬”上騰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產業 全國政協 調研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