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港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官
港口興則貿易興,港口強則經濟強。港口興衰,已經成為經貿冷熱的晴雨表,也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港口發展,早在1988年就在寧德地區提出了開發三都澳港的宏大構想,寧波舟山港、上海港、武漢新港、重慶果園港、廣西北部灣港等港口,都留下了總書記的足跡和關懷。7月5日,新華社刊發了題為《書寫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港口發展紀實》的報道,系統闡述了總書記對港口發展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特別是今年到廣西鐵山港公用碼頭考察時,總書記對港口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很重要”“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總書記用樸實的話語闡述了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就是人民富裕、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離不開港口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和我國進入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港口發展對“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港口是先行引領。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先有了港口,才有了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從泉州、寧波、廣州、揚州、蓬萊、北海等港口駕船出海,穿越驚濤駭浪,才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新的歷史條件下,續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和重要保障。
“一帶一路”建設,港口是戰略支點。港口是寶貴的戰略資源,重要港口大多都據守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要塞,是撬動戰略全局的關鍵支撐點。目前,我國港口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6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正是以這些港口為支點,連點成線、織線成網,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才有了戰略支點和基本依托。
“一帶一路”建設,港口是開放前沿。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深圳蛇口起步,依托港口在沿海設立了經濟特區。首批開放的14個城市,全部都是港口城市。港口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目前,我國90%以上外貿貨物通過港口進出,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我國占據7席,這些都為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一帶一路”建設,港口是發展引擎。港口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多式聯運的關鍵節點,具有極強的要素集聚和擴散功能,能明顯降低物流成本、改善地域區位,促進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帶動港口腹地、臨港產業、向海經濟大發展。從港口拓展到港區,再發展為港城,以港興業、以港興城的案例不勝枚舉,港口已經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一帶一路”建設,港口是合作紐帶。港興通天下,“海絲”續新篇。目前,我國政府已與“一帶一路”沿線的36個國家及歐盟、東盟分別簽訂了雙邊海運協定(河運協定),我國企業參與了13個國家、20個港口的經營,我國友好港口的朋友圈也不斷壯大。這些港口,宛如一個個中國結,鏈接了沿線各國共建共贏共享的合作大網絡,見證了沿線各國民心相通、經濟共榮的生動圖景,為建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新動能。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使港口真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官,必須方法對頭、措施得力,關鍵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港口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好,切實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港口間互動聯合、港產城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港口樞紐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促進港口轉型升級,真正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加快建設港口強國,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再立新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港口 建設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