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航班延誤:滯后的管理絆倒了展翅高飛的民航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各大機場航班延遲、取消現象較為普遍,引起了輿論的普遍關注。一些批評者認為,盡管中國的機場建設已經足以讓歐美社會羨慕不已,但如此大面積、經常性的延誤,反映出中國民航公司仍然處于粗放型的低水平狀態。
坦率而言,這種將航班延誤主要歸咎于民航公司經營水平上的說法雖然解氣,卻并沒有切中航班延誤的真正“痛點”。中國航班延誤問題日益頻發的主要原因,不僅在于民航公司的管理水平,還在于整個行業布局與管理模式,嚴重滯后于中國航空事業的迅猛發展。
首先,中國的民航在短短十數年間,迅速由小眾高端運輸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公共運輸。坐飛機正在成為中國社會日益常見的交通方式。這種不斷增長的巨大需求,不僅意味著民航業的巨大機遇,而且也對現有的航線、空域、運力、機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現狀來看,我國已經對機場、運力進行了較大水平的提升,但在航線、空域等領域卻并沒有做到相應的放開,這就好像車站寬敞但公路狹窄、車輛眾多但車道有限一樣。因此,堵和誤才是正常的,不堵、不誤反而是不正常的。可以說,如果不對空域管制進行改革,那么航班延誤將會是中國民航業無法擺脫的常態。
其次,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不平衡也對民航業提出了日益嚴峻的挑戰。由于超大城市的快速膨脹,以及由此而來的巨大集聚作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機場,承載了全國32%的民航客載量,這讓它們不堪重負。在首都機場,每分鐘的起降航班已經達到了1.5架次,很難再有提升的空間。除非通過快速城際列車與機場的結合,以機-車聯運的模式塑造出分散化的機場布局,否則中國民航業的“大城市病”很難得到真正的緩解。
其三,從技術上而言,現在很多航空公司動輒延誤、取消航班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仍然堅持過去的安全標準。在航空業發展的過程中,安全標準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這一點上,長期以來中國民航業一直秉持著安全壓倒一切的嚴謹態度,但是,隨著科技的巨大進步,尤其是飛行安全技術的提升,安全標準也需要及時調整。如果說,幾十年前雨天起降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需要進行嚴格甚至“一刀切”的管控,那么,在今天飛機性能與飛行技術進步的背景下,這種天氣帶來的干擾無疑已經大大降低。在一些飛機性能與飛行技術條件遠不如中國的東南亞國家,雨天起降已經司空見慣,并沒有出現顯著的安全風險。
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正在從一個鐵路連接的國家向機場連接的國家轉變,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管理模式上的升級、管理思路上的突破,無疑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放開嚴控空域的思路,空中擁堵的現象將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如果航班的延誤得不到有效改善,隨著未來高鐵的提速,越來越多的乘客將選擇火車而不是飛機出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航班 延誤 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