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16+1”合作為中歐合作注入“正能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萬喆

2017年07月19日 22:11
分享到: 

近年來,中歐合作成為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動力,但“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心態也開始在一些歐洲發達國家萌生,特別是對中國在歐洲投資設限的呼聲有所上升。同時,中東歐國家積極對接“一帶一路”,“16+1”合作不斷深入推進。7月17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2017年中國投資論壇,深入討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一帶一路”合作,為中歐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東歐:急盼搭乘“一帶一路” 快車

2012年4月,在中方的倡議下,首次“16+1”領導人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首次規劃了“16+1”框架內互利合作的未來,得到中東歐各國積極響應。華沙會晤后,“16+1”領導人又先后舉行布加勒斯特、貝爾格萊德、蘇州和里加四次會晤,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加速推進的4年來,各項協定逐步落實。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讓“16+1合作”正進入成熟期和收獲期,成為中國與歐盟合作的新亮點。

中東歐急盼中國投資促進互聯互通。中東歐16國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素質高、港口條件好、市場容量可觀。該地區總面積133.6萬平方公里,占歐盟的百分之三十;人口1.23億,占歐盟四分之一。但是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巴爾干半島久經戰亂,經濟凋敝,社會發展水平長期不理想。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建設了匈塞鐵路、黑山首條高速公路、中歐陸海快線等基礎設施,在中東歐國家設立更多物流中心,有力推進了區域間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中東歐國家在亞歐大陸橋中的樞紐作用。

中東歐急盼中國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中東歐國家中的11國雖然已經加入了歐盟,但經濟水平與“老歐洲”尚有很大差距。近幾年來,歐盟內部矛盾不斷,新“入盟”的中東歐國家與“老歐洲”在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上產生了眾多分歧,加之歐洲民粹主義橫行,難民危機讓歐洲再次撕裂。中東歐國家普遍認同,“發展才是第一要務”,“向東看”趨勢明顯,在經濟上與中國互補性逐漸體現。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和塞爾維亞在斯梅代雷沃鋼鐵廠等開展產能合作、中國和捷克在航天航空、生物科技等高科技制造行業進行深入合作?!耙粠б宦贰苯ㄔO與中東歐國家發展規劃深入對接,如波蘭的“琥珀計劃”。

中東歐國家急盼中國投資的金融助力。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持,其原先傳統依賴世界銀行的資金支持已經永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東歐金融公司”)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該公司同時發起設立中國-中東歐基金。該基金規模為100億歐元,計劃撬動項目信貸資金500億歐元,目標市場定位為中東歐國家,并適當延伸至歐洲及符合中國-中東歐國家利益的其他地區,重點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制造、大眾消費等行業的投資合作機會。中國-中東歐基金秉承“政府支持、商業運作、市場導向”的原則,提供“商行+投行+投資”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以商業化的金融模式支持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這種中國前所未有的創新性金融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歐洲西部:對中國投資焦慮心態上升

近幾年來,中國和歐洲的合作不斷推進。2016年,中國在歐洲投資急速增長,在歐盟28國投資額達到350億歐元,同比增長77%。中國投資的快速增長引起了一些歐盟國家的憂慮。德國近期修改《對外經濟法》,擴大德國經濟部審查并購案的權力,凸顯歐洲國家對中國投資的焦慮感和不自信在上升。

擔心中國投資威脅“歐盟團結”。歐盟雖然對“一帶一路”倡議持開放態度,但同時對中國加強“16+1”合作具有矛盾心態,主要疑慮是:一是擔憂中國“一帶一路”中東歐“16+1”合作不利于“歐盟團結”。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曾指出,“中國推動的“16+1”是與歐盟平行的地區合作框架,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歐盟”。二是擔憂中國動了西歐國家在中東歐的傳統“奶酪”。中東歐國家原本在歐洲“一體化”市場是西歐發達工業國的“二級市場”,是德法英的大國輸出過剩產能的內部市場。歐盟擔心中國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歐國家形成競爭關系,搶了西歐國家在東歐的市場份額。三是擔憂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增加中東歐國家債務負擔。歐盟一些國家認為,“債務問題是歐洲經濟的一大隱患”,“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路徑”,中國在中東歐國家推動大型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為本身政府債務較重的中東歐國家增加債務負擔,使得財政狀況繼續惡化,歐盟已在對匈塞鐵路項目進行合規審查。

擔心中國投資威脅“國家安全”。以德國為例, 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110億歐元,中國對德投資首次超過德國對華投資。德國經濟界和戰略界人士對中國投資并購的疑慮不斷加強,對中國投資設限的呼聲高企。德國的憂慮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憂投資主體為國企威脅國家安全。認為中國投資者多為國企,在融資方面享有優惠和便利條件,具有介入政治的可能性;二是擔憂核心技術的流失,特別是中國企業將并購目標對準了高科技、人工智能等產業,德方懼怕威脅其工業立國的基礎。2017年2月,德國、法國和意大利這三個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呼吁歐盟方面授予它們對中資高技術收購交易的否決權,希望歐盟國家不僅可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外資收購,也可以“經濟原因”的名義來阻止收購,即“基于經濟標準的額外保護”。7月12日,德國聯邦政府通過一項決議,今后如果歐盟以外國家的公司收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公司超過25%的股份,聯邦經濟部可以介入并有權叫停,“此舉在于阻止外資,尤其是中國資本收購德國企業”,防止重要“技術外流”。新規定將允許德國政府對收購活動進行更多次調查,特別是那些影響“關鍵基礎設施”的領域。

擔心中國投資威脅 “歐洲制度自信”。中東歐16國歷史上均為前社會主義國家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冷戰后,上述國家均選擇走“西方道路”。波蘭等11國先后加入歐盟,擁有了歐盟“平等的一票”。隨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深入和歐盟陷入困境,擔心中國模式深刻影響中東歐國家的心態凸顯。歐盟擔心中國模式的吸引力大過“歐洲一體化”的感召力,擔心“中國標準”開始超越“歐洲標準”。歐盟內部開始出現了要以勞工、債務、人權等所謂的歐洲“高標準”對中國在中東歐合作進行設限的苗頭。

開放包容聯動:中國-中東歐合作的“正能量”

“共商架設合作之橋、促進共同繁榮大計”是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演講主題,這恰恰給中歐合作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在世界經濟初步呈現復蘇的時刻,歐洲面臨諸多挑戰。內部,英國“脫歐”一波三折、恐怖襲擊刺激歐洲神經,歐洲“一體化”受挫;外部,美國盟友“靠不住”,歐洲全球治理的抓手“巴黎氣變協議”阻力重重。保護主義在歐洲不同層面抬頭。但同時,歐洲是全球化的推動者和捍衛者,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和歐盟在“16+1”有一定的分歧,但更多的是共同有利益。在“16+1”合作上,以“包容和聯動”實現求同存異,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全球化再上一個臺階。

開放是趨勢:“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潮,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中東歐不僅是歐洲的,而且是世界的,不僅需要歐盟,也需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包容是基礎:中東歐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外部的支持也是多渠道。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正是基于雙方相互需求,互利互惠,“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思維是中國-中東歐國家發展的巨大助推器。世界格局多元化趨勢加強,歐洲必須重新確立自己在新的全球格局、舊的盟友關系中的定位,擺脫中東歐國家是西歐發達國家“后院”的思維,抓住與中國在內的新興力量合作的機遇。

聯動是方向:“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中國在中東歐國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是讓世界經濟“聯動”的脈搏更為順暢。中國具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和融資優勢,西歐發達工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機械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雙方在“一帶一路”中東歐合作方面不是零和博弈,更多的是優勢互補。只有聯動,才能讓多元歐洲重新開啟“一體化”正確方向,才能讓世界經濟更具活力。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中國 中東 合作 東歐國家 歐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