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吉林市一周抗兩場洪水保住4座水庫 22萬人轉移
原標題:吉林市戰洪記:一周抗兩場大洪水保住4座水庫,22萬人轉移
“簡直是黑色星期四。”
7月20日,周四,吉林市再遭暴雨洪澇,市公安局民警曹健強傍晚才從重災區永吉縣趕回來:當天清晨6點,永吉縣城又進水了。
上一個周四(7月13日),這里剛發了一場洪水,溫德河南岸水幾乎漲到2樓。根據吉林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以下簡稱“市防指”)防指通報,截至7月16日,始于13日的這場暴雨已造成18人死亡,18人失蹤。
“洪水來了,人就像乒乓球一樣在上面飄。”曹健強不由地想起7年前的7月。是時,吉林市也遭遇了一場大暴雨,溫德河口前水文站達到了1600年一遇洪水。而最近一輪降水中,溫德河再刷記錄,發生歷史第一位洪水。
20日凌晨2點,吉林市防指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直到30小時后才解除。其間,4座告急水庫險些采取爆破措施,下游數個村鎮也提前被緊急轉移。
在抗擊這場洪水中,吉林全市有22萬余人被轉移,其中僅永吉一縣就占了近半數。
7月21日,吉林市全境放晴,警報終于解除。23日,據吉林市防指最新統計,“7·19”洪災致使全市51萬余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5億元。
7月20日,吉林市區出現強降水,部分臨江小區附近積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樂 圖
“按爆破準備”
“雨一直下,一直下,下得我心慌。”
戴淑琴后半夜就沒睡著過,7月20日凌晨3點多,丈夫程海突然接到單位電話,急匆匆走了。
自7天前,永吉縣突發洪水以來,程海所在的公安局緊急參與抗洪。連著數日,戴淑琴幾乎見不到他。
20日4點38分,永吉縣拉響防空警報。就在一個多小時前,溫德河口前水文站漫過堤頂0.8米,河水再次泛濫。7點,整個縣城已經浸在水中,與7天前相似,臨河的永吉大街、老街、平安御園小區受災最為嚴重,水積了1米多深。
市里的雨也沒停過。
降水從清晨開始,淅淅瀝瀝,氣溫隨降。午間,雨勢加急,瓢潑大雨造成市內多處內澇。江東,南山街成了河,彩虹橋鋼材市場門口,幾個人站在斗中乘挖掘機涉水而過。江西,解放西街與黃旗路交叉的十字口成了湖,路牌桿被淹去一半,紅綠燈伸著脖子。
當日,全市共有10處立交橋和20處路段積水嚴重,部分道路封閉交通。到了20時許,市內多處立交橋下水深超過一米。
數個臨江住宅區開始積水。從“大唐天下”(樓盤名稱)的小高層望下去,會覺得恍惚,以蔥郁的行道樹為界,一面是松花江,一面是“馬路河”——積水淹路,只留渾黃一片。
戴淑琴一天不敢出門,她不知道丈夫被派到哪里去了,“說是去大壩。”然而整個白天,程海都處于“失聯”狀態,晚上7點多,她終于等來了第一個電話——程海在壩頂才找到信號,剛囑咐幾句就斷了。“沒電了。”
20日,吉林全市5座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汛情,入庫洪峰流量達到歷史極值。當天早8時,市防指發電,二道溝、胖頭溝、大綏河、碾子溝等4座水庫已經出現險情,按爆破準備。
早在3點30分,吉林市公安局20名特警就已接到指令,分赴船營區胖頭溝水庫和碾子溝水庫待命——胖頭溝和碾子溝水庫水位一度超過校核洪水位。
時間再往前40分鐘,2時50分,市防指啟動全市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其實早在前一個清晨,市防指已啟動全市防汛Ⅲ級應急響應,18小時后,直跳兩級。
暴雨兩襲,兩度預警
20日一整天,郭喜萍忙得腳打后腦勺,樓上樓下來回跑。平時郭喜萍沒有這么多跑腿的活——她是市水利局機關黨委書記。大汛壓境,她又是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成員。
市防指的辦公地點在五樓和六樓,與市水利局同屬一棟大樓。市防指匯集了政府各部門及各機構成員,形成中樞神經。數據、信息匯入,決策、指令發出。
一周之內,暴雨兩度來襲,這棟大樓中始終彌漫著硝煙的味道。便裝、軍裝、警服、救生衣穿梭其間,行色匆匆。
7月13日20時,吉林省氣象臺拉響今年首個暴雨紅色警報。13日至14日,在短短一天時間里,吉林省中部遭遇了罕見暴雨天氣,暴雨最為集中的區域出即出現在吉林市永吉縣。
吉林市的強降雨開始于13日8時,此后24小時,全市平均降水量82.2毫米,其中永吉為172.3毫米——超過平均值的兩倍。
期間,全市河流水勢普遍上漲,發生嚴重汛情,溫德河發生了歷史第一位洪水。全市只有舒蘭一地無災,其他各地均不同程度受災。
災情發生后,市防指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直至16日,全市已有約11.5萬人被迫轉移,18人死亡、18人失蹤。3天來,投入的搶險人員超過3萬人。在嚴重受災的旺起鎮,數個村落被洪水圍困,只得利用軍用直升機空投了2噸礦泉水、面包、火腿腸、豆油。
不料,新一輪降雨接踵而至。7月20日1時40分,市氣象臺再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一整天,市防指的兩層樓內氛圍持續低壓,各方會商接連不斷,數據送進送出。
直到傍晚,六樓會議室才安靜下來。然而自早8時按爆破準備后,4座告急水庫的命運仍懸而未決,炸還是不炸?
會議桌上礦泉水瓶橫七豎八,打開的火腿腸、酸奶還沒來得及吃。總指揮的位置正對著投影,抬頭是降水量預報圖,低頭是吉林市水利工程圖,一只藍鉛筆躺在松花江畔。
“我這心里可緊張。”郭喜萍心煩意亂。
雨一直下。
城鄉大轉移
20日5時許,吉林市內地勢低洼的黃旗街一帶,街道辦的人已經趟著水,敲著鑼,喊一樓二樓抓緊撤離。
跑了20多年出租的陳袁平一早就拉了幾家人轉移。
“幾個都是老人抱著孩子,也沒拿啥,就是點奶粉。” 陳袁平記得有個老人送完老伴和孫子又折回頭——孩子冷,他回來取些衣服。老人趟過齊膝深的積水,手里拄著竹竿子。“真有經驗,他怕掉井蓋。”
陳袁平也跑了一趟長途,一對老人想往重災區二道鄉走。路上,老爺子一語不發,老伴說,他們是去勸公公婆婆轉移的。
此時,西北城郊,百業國際汽配城的銷售員韓玉婷也格外忙碌。
當天一早,附近村鎮的災民陸續轉移至此,還未完成招商的二樓三樓成了臨時安置點。兩個空曠的大平層更像是巨大的車庫,地面鋪滿了紅地毯、綠地毯,被褥依次排開。
整個白天,韓玉婷和同事們都忙于照顧災民,只留幾個人值班。除了統一發放的物資外,附近的業主、居民、聞訊而來的志愿者又籌集了大批物資。
汽配城是市區主要的災民安置點之一,安置在這里的災民主要來自岔路河、搜登站、大綏河等鎮,此三地距離汛情告急的星星哨、胖頭溝、大綏河水庫,直線距離都不超過10公里。如果把村鎮和水庫分別連接,大體就是兩條平行線。
當日,搜登站和大綏河都已斷電。
白天,永吉縣城內前后拉了4次防空警報,提醒撤離。而該縣的一拉溪鎮,又出現了上百人被困的情況。據新文化報報道,前夜接連暴雨,使得新興村、崔家村等地一片汪洋,洪水齊腰。
當地武警、消防等30余名官兵攜帶6艘沖鋒舟、2艘橡皮艇前去救援。有救援人員介紹,村民原本已在暴雨前疏散,但有人看雨停了又回家照看,喂牲口,沒想到下午發生洪災。最終歷經6小時,145名災民被轉移。
一拉溪鎮正在碾子溝水庫下游,兩地相距不到6公里。受暴雨影響,20日下午,碾子溝水庫面臨垮壩危險,市防指向省防指請求,協調工程兵以爆破方式開挖非常溢洪道,同時需要炸藥200公斤。
7月21日防汛應急響應解除后,重災區永吉縣臨河街道的積水仍未退盡。
7年3場洪水
陳袁平每天早上5點準時出車。20日出發前,他聽到城里警報拉響,“連拉三次,兩短一長。”
出車后,陳袁平發現溫德橋已經封閉了。
如今的這座溫德橋是新橋。7年前,2010年7月28日的那場大水,沖垮了老溫德橋,那時老橋已經用了77年。
溫德橋南北向橫跨于溫德河上,緊臨溫德河、松花江匯流處。溯流而上,向南20公里,便是溫德河的發源處,永吉縣。
今年的7月,永吉縣城一周內兩度被淹。兩場水災后,截至20日19時,吉林全市共轉移人口22.6042萬人,其中永吉縣占了近半數,10.5931萬人——這超過了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
7年來三場大水,永吉縣始終是重災區。
今年7月的兩場大水,一場在清晨,一場在深夜。20日凌晨3點5分,溫德河口前水文站漫過堤頂0.8米,永吉縣城進水,數小時后溫德河南岸部分地區積水達到一米多深。
事實上,此時的永吉幾乎是個“空城”——洪水在一周前已經席卷了縣城。那是一個雨夜,13日22時,溫德河水位超過城防工程堤頂高程0.44米,河水開始泛濫。
家住平安御園的郝玲就是當晚和丈夫沖散的。
小區離河邊不到兩百米。郝玲記得,水漫上來的時候,她和丈夫在小區內的橋上無路可退,她被沖到一棵樹上,二樓陽臺的四五個居民用繩子把她拽了進去。但是丈夫已經沒了蹤跡——他們拉著的手被沖散了。
郝玲被救起時已經接近午夜。14日0時,溫德河口前站出現洪峰,相應水位超堤頂2.05米,發生了有實測記錄以來的特大洪水——其相應水位比7年前洪災時還要高0.37米。
從發水到洪峰,前后只有兩個小時。
13日首場洪水爆發時,永吉縣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轉移群眾9200多人。洪水二次來襲后,截至20日19時,這個數字擴大了10倍多,轉移人數達到了10.6萬人。
期間,永吉縣一度水電中斷,與外界聯系全依賴無線電臺。
7月21日洪災退后,重災區永吉縣居民正在清淤。
吉林市最終成功戰勝了7月份的這兩場大洪水。
20日深夜,市防指傳出消息, 碾子溝水庫、胖頭溝、大綏河水庫、二道水庫,經合理調度均通過正常泄洪方式解除可能出現的險情。截至20日23時,這4座水庫水位繼續回落,水庫運行狀況正常。
21日早上9時,程海終于接到上級命令,“撤”。
“特別特別高興,沒法形容。”4座水庫最終還是挺了過來。“我的父老鄉親都沒事了,房子、地都在。”
當日上午9時,吉林市防指決定解除防汛應急響應。2個小時前,降水過程已經結束,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也被解除。
這一天是個大晴天。
編輯:曾珂
關鍵詞:吉林市 一周抗兩場洪水保住4座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