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青網評:應對高溫,當強化“抗災”意識

2017年07月28日 19:10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光明網評論員:高溫、熱浪正在襲擊全國多數地區。在“燒烤模式”“只差下開水”“我的命是空調給的”等調侃的另一面,高溫所到之處正帶來嚴重的影響,有些甚至是致命傷害:

在西安,公開報道顯示,截至7月25日,已至少已有6人因高溫罹患熱射病死亡,多為建筑工人、環衛工等戶外工作人員。

在長沙,根據長沙市120指揮中心的統計,7月以來長沙市共接到128例中暑的呼救,其中兩位老人中暑死亡,中暑患者大多發生在戶外,多以老人和戶外工作者為主。

在上海,截至27日,上海中心氣象臺已連續發布15個高溫橙色預警。

在湖北,該省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于24日啟動了氣象災害(高溫)三級應急響應……

這些尚只是公開報道中,有關于高溫天氣影響及其應對的冰山一角,但已經足見高溫的威力。

就近幾年的高溫天氣狀況來看,盡管今年也有不少地方的最高溫突破了歷史極值,但整體程度而言,今年目前的情況可能還非最嚴重。比如,2013年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啟動了有史以來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但高溫作為一種氣象災害的定性,全社會對之的認識還有待強化。

近年來的每個夏季,媒體都在重點關注高溫補貼的發放情況。很遺憾,從調查反饋看,這項勞動者應有的抗高溫權益,落實的狀況還很難讓人滿意,無論是是高溫補貼的額度還是發放率,都距離相關政策的要求甚遠。比如,較之于傳統的建筑工人、環衛工等戶外工作人員,近幾年新出現的快遞員、外賣送餐小哥等群體,是否也納入到了高溫補貼權益的輻射范圍?

更需要正視的是,發放高溫補貼,遠非是公共層面應對高溫的全部內容。既然高溫已被明確為是一種氣象災害,那么,相關的應對也就得有足夠的抗災意識。相較于洪澇、地震等災害,高溫災害有著“靜態”的特點,破壞力的表現沒那么明顯和集中,也因此經常被習慣性忽視,甚至將之僅僅當作是一種正常的天氣。但其實,高溫所帶來的影響,比一般災害有過之而不及。它波及的范圍更廣,幾乎每個人都要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具體看,戶外工作人員當是首當其沖。對這個群體的高溫關照,不僅要落實該有的高溫補貼,更有必要從調休、改變生產生活節奏等入手,來真正減少戶外工作者“暴曬”在高溫下的時間;其次則是弱勢群體。比如貧困戶、獨居老人。他們囿于經濟條件和行動能力的不足,往往更易受到高溫的傷害,近期就發生過老人因將空調誤開成熱風而致死的極端案例。對他們,相關公共部門應有精準的“送清涼”行動;再者則是生產安全和次生災害的防范。高溫對于電力供應、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增加了生產機器運轉的壓力,事故發生的幾率加大,以及森林防火形勢嚴峻,這些都需要系統性的部門聯動防范。

尤其需要提到的一個薄弱環節是,農村地區的高溫應對。囿于“話語權”上的偏差,農村在高溫中所受到的影響,往往很少進入公共視線。其實,高溫天氣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包括減產,引發干旱等次生災害,以及干旱之后防洪設施面臨的壓力上升等,都是極其嚴肅的大事,不容有絲毫忽視。再者,農村的高溫防范條件有限,下水游泳特別是未成年人溺亡的事件更是高發,也需要地方部門有針對性的干預。

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而言,高溫極端天氣的增多似乎已經難以逆轉。公共層面學習從抗災角度來應對高溫,盡力降低高溫給社會帶來的傷害,已是無法回避的新治理課題。一方面,需要正視高溫影響的復雜性,樹立全方位、立體化的抗災意識,有預警更有行動,從抗災的高度來科學配備多元化的“救災資源”。另一方面,則應更多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告別過去那種單純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法”來應對高溫的傳統觀念,把抗擊高溫落實到具體的對人的權利保障上來。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溫 抗災 意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