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滿足需要、迎接挑戰也獲得幸福”
——走近解放軍306醫院脊柱外科專家吳繼功教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醫改作出頂層設計和任務部署,而深化醫改關鍵在人。廣大醫務工作者在以怎樣的狀態從醫?他們因為什么興奮,又為什么困惑?我們靠什么激發醫務人員為民眾服務的熱情?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嘗試走近部分醫務工作者,感悟他們的狀態,傾聽他們的心聲。
——編者
吳繼功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在解放軍306醫院骨科全軍脊柱外科中心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長期在臨床一線,每年接待大量的脊柱側彎患者,擅長各種脊柱側彎、脊柱后凸等……
脊柱側彎:治療方案還需關注病人心理健康
“脊柱側彎的手術應該很可怕?”
“中輕度的脊柱側彎手術在某種意義上是類似一個整形術,如墊鼻梁一樣,使身體看上去更美。”
在大眾意識中,脊柱側彎手術是要將背部皮膚切開,然后對脊柱動手腳,是屬于超級大手術,搞不好會有癱瘓的可能,甚至威脅生命。面對生死攸關,主刀的醫生一定要老練、嚴肅,絲毫不得有閃失。但是,面對記者,吳繼功教授從美學的角度解讀,讓我們不再沉重。
“手術除考慮醫學理論,還要考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病人心里的呵護,對相當部分患者來說,側彎并不會危及生命,在無明顯加重或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健康的情況下,如果病人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即使側彎度數達到或超過了理論上說的手術指征,也可以不急于手術。但是,對于相當部分患者來說,心理壓力遠遠大于生理上的瑕疵,對于這類患者,我們在治療脊柱畸形的時候,不但要關注身體本身,還要解除病人背負的心理壓力。”吳繼功教授常常在術前對病人和家長說,“你就是一塊美玉,身體上只是有了一點瑕疵,我們想個辦法修飾一下而已,術后就是一塊沒有瑕疵的玉了。”術后,他又貼心地囑咐家長,“不要再提這件事,忘掉曾經有側彎這回事吧。”
“一個小姑娘在做完手術后發了個朋友圈,對我觸動很大。一張挺拔的白楊樹圖片配發了這樣一段話: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怕別人背后小聲說話了,再也不會在別人說你鞋帶子開了時,裝作沒聽見,裝作若無其事地走到角落,偷偷彎下腰整理了,從今天開始,我想彎腰就彎腰,想穿什么衣服就能穿什么衣服,媽媽,你再也不用為我愁眉苦臉、偷偷抹淚啦!”正是這些悉心的觀察和體恤,讓吳繼功教授意識到,脊柱側彎要治療的不僅僅是病人的身體,還有心理。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選擇,更要充分考慮到病人的感受和需要,整個治療過程的溝通和體恤至關重要。
重研究而不唯權威;重理論也要創新
“你從醫生涯中的成就感來源于什么?”
“因應病人的需求,滿足他們的需要,讓我有被需求感,因而有成就感;滿足需要的過程同時也要不斷迎接挑戰,而迎接挑戰這一過程本身也讓我感覺到成就感和快樂感。”
“這么多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你的成名靠什么?”
“還是那句話,滿足病人需求和愿望,常言說人生而平等,其實不是,比如側彎,對于這些人群來說生來就不平等;但是每個人生來都有對美追求的權利,即便身體畸形,對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權利是平等的,我在幫助他們一起實現美好生活。如果說我有點知名度的話,我想靠的是他們口碑相傳。”
1990年,吳繼功從南方第一軍醫大學本科畢業,到解放軍306醫院就職,醫院重視人才鼓勵創新的氛圍,讓吳繼功的理論學識和實踐功底得到充分發揮,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醫療工作中。
去年8月份,甘肅農民趙雷明(化名)來找吳繼功做手術。當時,趙雷明的側彎已達145度,不僅影響了臟器功能,還伴有嚴重的神經畸形,再繼續發展下去會危及生命。經過與神經科專家會診,得出的結論是必須在做脊柱側彎手術前做神經畸形手術。但也因為神經畸形手術風險大,相關科室拒絕了。另一方面,兩個手術并行的費用也高,遠遠超出了患者的承受能力。患者趙雷明說:“三年前,你告訴我可以做手術,當時我的經濟狀況不允許,現在農村實行新農合政策,手術費用可以報銷了,我好不容易湊夠相關費用,你卻對我說手術不能做了,我還有什么希望呢。”趙雷明痛苦無助的眼神讓吳繼功局促不安,他下決心再想辦法。
那段時間里,吳繼功常常拿著會診病例、翻閱相關資料研究到深夜。終于有一天,根據多年的經驗結合國內外文獻的報道“如何規避神經損害的風險,又可以獲得脊柱側彎矯正”,得出“一臺手術解決兩個問題”的方案。當他把這個方案說給趙雷明聽時,趙雷明也非常愿意積極配合治療。
在不斷調整治療方案的同時,吳繼功也明白,這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如果手術失敗,患者也許會將永遠癱瘓在床,無論對患者還是醫生都是場災難。面對病人渴望的眼神,吳繼功也在積極做著準備。經過多次詳細論證,并反復模擬手術演練,通過來自全科的討論論證,全院相關科室協同處理,這臺手術的預期效果越來越明朗,手術日期終于臨近。吳繼功清楚地記得當天的情形,他起得很早,到病房去查看趙雷明,再次反復確定了每一個手術步驟細節,反復核實了術前的各項指標。
趙雷明說:“吳主任,我相信您!讓我有了挺直腰桿的機會,提供了我可以有尊嚴地生活下去的機會!無論結果如何我都不會后悔。”手術室內,醫生護士早已準備完畢,各種手術器具擺放整齊,吳繼功能感覺到,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一分肅穆,這是他們又一次面臨挑戰。手術開始了,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沒有出現意外,神經監測沒有出現異常,側彎在逐步矯正,手術終于完成了,沒有神經損害的前提下側彎矯正理想。
采訪結束時,一個戴支具的小女孩從走廊那端走過來,吳繼功告訴記者,她在做操練,這種術前操練是根據個體彎曲不同量身設計的,吳繼功和他的團隊正在系統研究個體化的脊柱椎旁肌肉群的精細化訓練,他帶著支具師設計支具,用于自動矯正脊柱側彎,已經在非手術的保守治療上做了大量工作。期待著中輕度以下的脊柱側彎患者中,有相當部分可以不動刀而治愈。此外吳繼功教授也已經在國內開展可面對嬰幼兒患者的療法,通過石膏矯形和康復訓練,那些再發的幼兒脊柱側彎,也達到了相當不錯的矯形效果。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手術 吳繼功 脊柱側彎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