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金融部門年中會議透出什么信息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題:金融部門年中會議透出什么信息
新華社記者譚謨曉、許晟
時至年中,市場對金融形勢和改革發展高度關注。日前,金融部門紛紛召開會議,分析研判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明確下半年工作重點。從相關部門的會議中,能讀出怎樣的信息?
牢守風險底線
當前我國金融風險整體可控,其中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流動性覆蓋率124.4%,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172.3%,抵御風險能力不斷增強。但在部分領域一些風險因素不斷積聚,要把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人民銀行說,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銀監會說,當前類金融業務和新興金融活動負面影響仍在擴散,非法集資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仍很嚴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證監會說,當前各類金融風險極易關聯共振,股市、債市首當其沖,要確保資本市場穩健運行。保監會說,深入治理市場亂象,果斷處置一批潛在風險點,完善防控風險的長效機制。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監管體系是一個框架,起引導作用,如果引導方向有問題,就得不出金融監管預期的結果。
推動各項舉措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抓住“強監管”這個牛鼻子。近年來,金融業態不斷豐富,交叉性、跨市場金融工具廣為運用,管好金融風險、做好金融工作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職責。
人民銀行明確提出,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履行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繼續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信息共享。
穩步推動改革
當前金融市場出現的亂象,有金融機構風險意識不足、審慎合規經營理念薄弱、公司治理體系改革不到位等問題,也有金融監管存在空白、短板,標準不統一規則不完善等問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靠改革的辦法解決。要穩步推動改革,就要從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兩方面的體制機制入手,強化內控,明確規矩。
關于金融改革,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顯示,要采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補齊監管短板等措施。從金融部門的會議情況來看,提出的改革措施更有力度,也更有針對性。
具體來看,銀監會提出要加強對股東穿透監管,嚴格監管股東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不當干預行為,改變過度追求短期利潤、造成風險后移的經營方式。證監會明確要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基礎性制度,加快修復和凈化資本市場生態,強化和完善退市制度。保監會則提出要推進公司治理、產品管理制度和資金運用改革,不能使保險異化為少數人的融資平臺和工具。
在堵住已有漏洞的同時,補齊潛在的監管短板也勢在必行。銀監會表示,將全面梳理銀行業各類業務監管規制,盡快填補法規空白,爭取在年內出臺18項新制定和新修訂監管制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金融機構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審慎合規經營,特別是要完善公司治理體系,落實對股東的資質和資金來源要求,避免關聯交易。金融部門則要重點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制度完善,防止監管套利,盡快實現穿透式監管。
緊抱實體經濟
上半年,金融業資金空轉現象有所減少,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增強。央行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7.97萬億元,同比多增4362億元。
下半年,金融部門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將如何發力?確保銀行業全年向客戶讓利不少于440億元、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讓保險成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既有“硬指標”,又有“軟實力”,都是在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
在當前我國融資結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現狀下,要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同時,努力改善間接融資,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范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對銀行來說,要優化經營理念,合理設定盈利目標,調整盈利預期,形成和實體經濟長期共同協調發展的理念。監管機構則應有序降低銀行監管成本,在降低銀行經營成本的同時,也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對保險業來說,監管部門應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較為穩定的優勢,引導其流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實體經濟“解渴”。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牢守風險底線,穩步推動改革,最終都是為了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融部門 年中會議 金融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