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甲骨文書法用字的“雷區”之一
現在,喜歡甲骨文書法的人越來越多。親近古文字,弘揚傳統文化,無疑是件好事,但是,有一種現象很令人頭疼——不論是大型展覽會的作品集,還是散見于書刊、雜志、網絡等的個人作品,且不說書法水平如何,沒有錯別字的作品少之又少。有人戲稱“踩上地雷了。 ”
對于這種現象,不能簡單地斥為“作者古文字學功底太差”了事,而應冷靜地分析一下產生錯誤的原因,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殷墟甲骨文從1899年被學者發現至今不足120年,前一百年(即2000年以前) ,甲骨學從少數人問津的“絕學”發展成世界性的一門“顯學” ,出版的專著,僅僅與文字考釋有關的大型圖書便有:
1、 《甲骨文編》 (以下簡稱《文編》 ) ,原作者是孫海波, 1964年中科院考古所組織專家進行了修訂,196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2、 《古文字類編》 (以下簡稱《類編》 ) ,高明編, 1980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2008年又出版了增訂本。
3、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以下簡稱《字形表》 ) ,徐中舒主編, 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 (以下簡稱《類纂》 ) ,姚孝遂主編, 198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其中有《甲骨文字形總表》 ,很便于查閱。
5、 《甲骨文字詁林》 (以下簡稱《詁林》 )于省吾主編, 199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6、 《甲骨文字典》 (以下簡稱《字典》 ) ,徐中舒主編, 1990年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
以上六部書,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后來出版的不少“字典”“字編”基本上取材于上述諸書, 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漢字書法通解·甲骨文》 ,其中的“字表”也基本上取材于《詁林》 。
很多人學習甲骨文字,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這些書中學來的。
我們在充分肯定上述六部著作的歷史功績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隨著甲骨學研究向縱深的發展,新考釋出來的甲骨文字不斷增多,文字學家們對原來考釋出來的甲骨文字進行了甄別,有些混同的字形進行了精確的劃分,有些誤釋的文字也進行了訂正。近些年先后有李宗焜編著的《甲骨文字編》 (中華書局, 2012年,以下簡稱《字編》 ) ,劉釗主編的《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以下簡稱《新編》 ) ,和陳年福編著的《殷墟甲骨文字詞表》(網絡版,首發時間不詳)等問世,其中新釋、改釋字都有很多。雖然這幾本新書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考釋,有待于學術界逐步統一,但其中那些共同的改釋字,卻值得甲骨文書家和學習者重視。如果甲骨文書家不把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甲骨文“字庫”來一次更新,那么,這些改釋字(包括分離出來的異形字) ,就可能變成“地雷” 。本文就是希望幫助甲骨文書法愛好者進行一次“排雷” ,同時也借此機會對拙著《通解》中的“字表”作部分的訂正。
你寫對甲骨文的“見”字了嗎?
“時髦” ≠ “美”
編輯:楊嵐
關鍵詞:甲骨文書法用字 甲骨文書法 甲骨文 書法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