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內蒙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紀實:開放的草原更遼闊
晨曦微露,邊城滿洲里又開始了一天的繁忙。俄羅斯姑娘謝遼莎踏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中俄互市貿易區,走進自己的列巴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與此同時,1500公里之外的二連浩特,來自蒙古國扎門烏德的商人烏力吉開著他那輛嘎斯69車準時到達互貿區,開始選購商品準備回國賣給同胞。
這是內蒙古邊境口岸日常展現的祥和圖畫。
“萬里茶道”續寫時代傳奇
17世紀初,福建武夷山郁郁蔥蔥的莽野中,一片具有“東方花香”的小小“樹葉”,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成為歐洲貴族的時尚飲品。于是,從下梅村出發,途經贛、湘、鄂、冀、晉,至歸化、二連浩特,蜿蜒向北的駱駝商隊,撐起了古絲綢之路沿途的繁華——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萬里茶道”。
今天,曾經的古道上汽笛長鳴,經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承載著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夢想”,續寫著絲綢之路新的傳奇。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提議,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打造中俄蒙經濟走廊。至此,中俄蒙經濟走廊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也成為內蒙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2016年7月22日,首屆中俄蒙三國部長會議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正式成立,標志著三國地方旅游合作從傳統的簡單市場合作轉向涵蓋系統性政策設計、常態化交流機制、創新性營銷體系在內的深度合作。這一年,“萬里茶道”被列為中國十大國際旅游品牌。
“旅游在這里并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旅游,它更像一條紐帶,將中俄蒙‘萬里茶道’沿線節點城市用旅游的方式連接起來,帶動相互之間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國際合作。”一位專家道出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今天,在內蒙古域內中俄蒙4261公里邊境線上,已有18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口岸,成為全國擁有口岸最多的省份。從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西北大漠阿拉善盟,一個個口岸宛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點綴在北疆,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
“鋼鐵駝隊”奔馳歐亞大陸
2014年,首列從內蒙古出境的蓉歐試驗班列順利通過二連浩特口岸,內蒙古與中歐班列實現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從此,內蒙古進入中歐班列時代。渝滿俄、鄂滿歐、哈滿歐、湘滿歐、長滿歐等10余條中歐跨境班列陸續“整裝出發”。數據顯示,2016年經二連浩特、滿洲里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線路達33條,跨境班列共1202列。
大道越平川,亞歐一線牽。國家規劃的東、西、中3條中歐班列線路中,就有2條從內蒙古出境。目前已開行的中歐班列中,60%以上途經內蒙古。內蒙古已基本輻射并互聯了全國便捷高效通道,逐步打通了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鐵路或陸海聯運跨省運輸。
“鐵路快運班列是各國進出口貿易的直通車和經濟聯系樞紐,它的逐步興起將有望逐步改變全球物流和產業鏈版圖。”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付冬梅表示。
2016年,內蒙古各口岸貨運量達7887萬噸,進出境532萬人次,是沿邊開放之初的數十倍;糧油食品、五金礦產、機械設備等進出口商品結構明顯改善;鐵路、公路、航空三網優勢齊發,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口岸開放格局。
“草原雄風”吹向紛繁世界
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地區,內蒙古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一樣鏗鏘有力。
2013年,伊利集團啟動建設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總投資額高達30億元。2014年,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年產47000噸嬰兒配方奶粉,年消化當地原奶72萬噸。就在今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二期揭牌。該項目被認為是中新兩國加強經貿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因為其“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智慧”的模式,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典范。
在距離中國北方幾千公里外的柬埔寨,來自內蒙古的建設者們給這個古老國家增添了新的生機。2012年,鄂爾多斯鴻駿柬埔寨電力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6.6億美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5.39億美元,累計上網電量44億千瓦時,占柬埔寨整個國家電力供應的25%、火電供應量的80.2%。
滿洲里誠林公司投資3000萬美元,在伊爾庫茨克州建設的2萬平方米農產品分撥中心,可一次性倉儲果蔬8萬噸,年均周轉倉儲果蔬70萬噸,成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最大果蔬集散地之一。
至2016年底,內蒙古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開展境外投資,意向投資項目404個,協議投資總額達56.08億美元。內蒙古與11個國家建立了41對友好地區關系,其中與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等13個地區和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等9個地區建立了友好關系。
2016年,內蒙古共接待俄羅斯、蒙古國等境外患者1.5萬余人次,內蒙古國際蒙醫院分三批選派36名蒙醫專家赴蒙古國開展義診,接待患者5000余人。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和平友誼之路就此鋪開。世界正走近內蒙古,內蒙古已開始擁抱全世界。
夜幕下的滿洲里,萬家燈火,溢彩流光。謝遼莎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旅游旺季讓她一個月能賣掉300多個列巴;二連浩特公路口岸100多輛嘎斯車排成長龍,烏力吉與他的同伴正在等待過關回國。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受益者,借力內蒙古的開放平臺,開啟全新的一天。(經濟日報記者 羅霄 陳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內蒙古 建設 口岸 班列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