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致敬“最可愛的人” 細數藝術作品中的軍人形象
原標題:致敬“最可愛的人” 細數藝術作品中的軍人形象
火紅的8月里,一場場美術主題展紛紛獻禮建軍節,紀念著那段火紅的時光,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為氣壯河山的歷史筑豐碑,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塑偉像。無數優秀的藝術作品以人民軍隊可歌可泣的歷史和現實為藍本,塑造了被人民群眾銘記在心的歷史場景和英雄形象,黎冰鴻的《八一南昌起義》、李宗津的《強奪瀘定橋》、艾中信的《紅軍過雪山》、羅工柳的《地道戰》、董希文的《紅軍不怕遠征難》……畫筆下、油彩中、泥土里鐫刻著的是人民軍隊的志向、毅力和大無畏精神,是幾代中國人對英雄歲月的正能量記憶,是和平年代里中國夢強軍夢的新時代印記——
《邱少云》 孫國歧 作
《攻占總統府》 陳逸飛 魏景山 作
紅色經典美術作品 銘記歷史重大時刻
看過沙場點兵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激動自豪的心情里不能自已?
從九十年前的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一支鐵的軍隊在中國誕生。無論經過多少艱難磨折、外敵入侵、風云變幻,他們始終凜然不可動搖。在藝術家們創作的紅色經典作品中,風雨砥礪90年,他們的光輝形象被悉數記載和描繪。在火紅的八月里,就讓我們一起細數藝術作品中的這些重大時刻和軍人形象,接受心靈的洗禮和震撼。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標志著人民軍隊的誕生,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黎冰鴻的《南昌起義》布面油彩畫中,五位領導人相對集中地出現在畫面的主要部位。周恩來正在臺上講話,號召大家團結一心,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臺下熱血沸騰,積極響應的士兵都已手持武器整裝待發。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與南昌起義比較,秋收起義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在遭到嚴重挫折后,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1929年12月底,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召開,確立紅軍建軍原則。油畫《古田會議》再現了會議召開的一個歷史片段。作者構圖時將主席臺推至中景,把描繪的重點放在前景和中景聽報告的代表身上。會場的氣氛十分活躍,代表神情專注,反應熱烈。毛澤東雖著筆不多,畫家卻把他做完報告,等待聽取意見和反應的神態表現得非常傳神。
沈堯伊的油畫《遵義會議》選取了遵義會議開場前的場景,描繪了參加會議的二十多位參加者,人物形象和神態各異,深刻地展示了這場關系到黨和中國革命命運的嚴肅斗爭。畫面選用了灰暗的色調,表現了當時政治氣氛和革命形勢的嚴峻。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于甘肅會寧、將臺堡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油畫《三大主力會師》,生動反映了戰士們相聚時的幸福之情。
《狼牙山五壯士》 詹建俊 作
《生命不息 沖鋒不止》 何孔德 作
《中華兒女——八女投江》 全山石 作
《七七事變·盧溝橋》則記錄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的歷史。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戰場上雙方激烈交戰搏殺的震撼場面,畫面中展現出因爆炸引起的烈火、飛升而起的濃重黑煙、炸彈崩起的塵土石礫、燒焦的鐵絲圍欄、奮力拼殺的中國軍士、陣亡兵士的尸體……這些震撼人心的生動細節呈現了戰事的異常緊張與激烈殘酷。
1938年3月至4月中旬,中國軍隊在山東省臺兒莊與意圖由山東分兩路進攻徐州的日軍師團精銳部隊進行戰斗,史稱臺兒莊戰役。半個月激戰,參戰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殲滅日軍1萬余人,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大勝利。透過《臺兒莊大捷》的畫面,那個硝煙彌漫的殘酷戰場似乎就在眼前。
1949年,百萬雄師強渡長江占領了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陳逸飛、魏景山的油畫《攻占總統府》著力塑造了一組不同年齡、經歷和性格的普通戰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豐碑,處在中心的是一位身經百戰、老練精悍的戰士,他扯下了千瘡百孔的國民黨黨旗,正揮臂展開紅旗準備將紅旗升上高空。
謳歌英雄事跡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從抗戰時期到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勇往直前,前赴后繼,留下了許多英雄事跡,也使軍人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高大英勇。在藝術作品中,除了宏大場面的描繪,也有英雄事跡的贊歌。這些英雄中,有的有名字,比如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的邱少云,而更多的是無名英雄。
狼牙山五壯士指的是八路軍5位英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他們據險抵抗,直至彈盡援絕,毅然砸槍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詹建俊在《狼牙山五壯士》中,用藝術手法再現了五壯士的英雄形象。他以雕塑的造型將五壯士矗立在山巔上,并與遠處的山峰形成對比,展現了五壯士視死如歸的精神。同時,詹建俊把形象塑造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給人以烈士與山河同在的視覺沖擊。
《臺兒莊大捷》 何孔德 何衛 曹吉剛 作
《小米加步槍》 劉大為 作
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我軍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女戰士們被敵軍圍困河邊,在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在全山石創作的油畫《中華兒女——八女投江》這幅畫中,八位抗聯女戰士互相扶持,艱難行走在滾滾江水中,激戰后的她們傷痕累累、衣衫襤褸,但她們臉上流露出的寧死不屈的頑強和英勇就義的從容讓人無比動容。
邱少云于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至其身上,為避免目標暴露,他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1953年8月30日,邱少云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油畫《邱少云》中,就塑造了這樣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油畫《羅盛教》,講述了1952年1月2日,志愿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羅盛教在朝鮮平安南道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三次跳入冰窟中搶救落水朝鮮兒童崔瑩而不幸犧牲的事跡。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前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1969年3月,前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并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何孔德的《生命不息 沖鋒不止》就記錄這樣的沖鋒時刻。
通過這些經典的作品,會讓人們再次見識到中國軍人的熱血,對“血肉長城”與“子弟兵”有了切膚的深刻理解。就像那句話:“你覺得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頂風前進。”這句話用在軍人身上再合適不過。因為有先烈們沖鋒陷陣,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因為現代軍人們的保衛守護,才有了我們的平靜生活。他們沒有周末,無法與家人團聚,平時辛苦訓練,隨時準備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大火中,洪水中,廢墟中,他們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和犧牲,我們才擁有了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向你們致敬!(江靜)
編輯:楊嵐
關鍵詞:致敬“最可愛的人” 軍人形象 藝術作品中的軍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