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點評書畫點評
關思《山堂讀書圖》:古韻悠然 蒼潤深遠
明代山水畫名家迭起,在明代萬歷年間,出自吳門派的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關思,文才雋永,能詩善書,他的山水畫秉承吳門派傳統藝術風格,遠師宋元名家,氣韻生動,塑造傳神,極富意蘊特色,畫名重于海內。
《山堂讀書圖》
關思,字何思、九思,更字仲通,號虛白、慎思,生卒年不詳,其主要活動時期大約在明代萬歷、崇禎年間,崇禎二年(1629)曾創作《梅花竹石圖》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關思為明代中期畫壇著名的“吳派”名家,游歷名山大澤,一生寄情山水,并有不凡的造詣,留下絹本《深山幽居圖》、紙本《秋林聽泉圖》《松溪話舊圖》《松風斜照圖》《溪山訪友圖》等大量山水畫作品,并有《山水圖》《松溪漁笛圖》《秋亭觀鶴圖》《重巖積雪圖》等山水畫作,分別被浙江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大博物館收藏。
武漢博物館藏《山堂讀書圖》軸(見圖),是關思代表作品之一。紙本設色。右上方有作者款識“關九思”三字,鈐白文“關九思印”。畫面意境宏闊深遠,遠處云海蒼茫,數峰山脊隱然峭立,一座巨大的山峰高聳云端,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凜然氣勢。峰上植被蒼郁,松托云天,四面險峻陡峭,山腰云霧茫茫,幾乎無徑可尋,斧柯不聞,樵夫絕蹤,如夢似幻,仿若人間仙境,讓人睹畫遐思,產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蒼然聯想。近處山勢連綿,草木繁茂蔥蘢,兩峰之間,一線瀑布銀練般飛流直下,形成一泓溪流繞山過坡,最后匯入寬闊的江河。河面上水流平緩,一波如鏡,漣漪圈圈,水之婉約與大山的雄渾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凸顯山水不離不棄的和諧面貌。畫面下方,一座小木橋搭建在河流之上,兩岸蒼松翠柏,茂林如蓋,細筆勾勒喬松森森,林陰蒼翠。左邊山腳垂陰下,一處閑靜院落依山而建,院墻低矮,從正門處一小小門樓進入院中,便是正房,四角翹檐,疏毫描繪,精雅別致。隔著河流、小橋,右邊山腳下空曠之地,有一四方茅亭,精巧古樸,掩映在林陰之下,仿佛是左邊房舍主人所建讀書之所,雖為局部景象,卻是此畫的主題所在。亭中一人正在捧讀書卷,全神貫注,其樂陶陶,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雖不聞其聲入耳,但其觀書神態心無旁騖極其認真,與四下里的山野風景融為一體,布勢疏朗,景物宜人,情景交融。
此畫以“山堂讀書”為題材,以高山、林木、云霧、流水等山野之間特有的自然景物,以及村居人家、茅亭、小橋等富有煙火氣的人間景觀,營造出一方高士隱于山林、心無旁騖漫讀詩書的世外桃源一般的天地。作品構圖上匠心獨運,繁密有序,豐滿而不擁塞,整飭而不荒率。布局嚴謹豐腴,以精秀之筆寫出蕭疏淡泊之氣,但見景物簡繁錯落,重重疊疊,各得其所,布置極為妥當。畫面采取遠、中、近三段式結構,兼容黃公望筆意和王蒙風貌,取景平遠幽深,造型逼真,寓意萬千。在疏簡蒼勁的筆墨揮灑下,只見山景層層深入,云山滿幅,遠接天際,煙嵐疊嶂,變幻無窮,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格調雄健,意境開闊。山石樹木離披紛紜,以雙勾畫松,以披麻皴繪山石,表現手法粗疏結合,筆法細膩,墨氣厚重,人物飄逸出塵,景致古樸古雅,神采獨具,仿王蒙筆意,兼有董、巨遺風,令人閱之眼界廓清,如沐清風。作者墨筆山水之精妙老辣,應該為關思晚年作品。
編輯:楊嵐
關鍵詞:關思 山堂讀書圖 深遠 博物館 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