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從一件遼代定窯白釉花口盤談定瓷鑒賞
這是一件遼代定窯白釉花口折腰盤(圖1),高4.6厘米,口徑15.8厘米,底足6厘米;五花口,圈足,白胎,釉色泛淺米黃。
這件器物系仰燒燒成,其工藝特征主要體現在:一是釉色泛黃,釉層稍厚。盤外壁釉色或深或淺對比明顯,色澤過渡自然;二是盤外壁有3道明顯的從上至下的垂淚痕。痕跡自然流淌,并向周邊隨意擴散,不做作;三是盤內壁(圖2)口沿處可見細細的手工拉坯痕,靠近盤內部肉眼看不見旋坯痕跡,可能是由于釉層稍厚的原因。盤外壁手工拉坯的旋紋非常明顯,紋理較深;四是底足(圖3)足墻外壁上有5處指印痕,底足根部周圍有4處明顯的指甲痕;五是足底粘沙和粘細碎胎泥等較多,顆粒較粗;六是底足內有漏釉,漏釉面約占整個足底面積的四分之三;七是以底足中心為圓心的手工拉坯旋紋紋理較深,底足中心可見一很小的雞心點;八是盤子邊沿五個花口處,內外部均可見明顯的手工制作時留下的修胎痕跡,花口制作十分干凈利索;九是器型優美,花口曲線呈波浪形,技術嫻熟、流暢;十是雖為白胎,但瓷胎略顯厚重一些;十一是口沿處、盤內壁有幾處修胎時留下的很小很小的瓷胎胎泥凸起點;十二是盤口口沿刀削銳利,用手輕撫似有劃手感。
有專家鑒定后認為,這件定瓷雖說是白胎產品,但是造型、制作都比較粗獷,有著典型的少數民族器物風格。
為什么說這是一件遼代的器物呢?據《遼史》記載,從太祖至世宗這一期間,遼對定州曾進行多次掠奪,而定州所屬的曲陽縣境,是定窯窯址所在地,所以遼代制瓷工匠很多來自于定州的定窯,故而定窯的燒造工藝就滲透、體現在遼瓷上,因此,遼白瓷與定瓷就有了諸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獨具民族特色的地方。這件器物從工藝特征、器型風格上看,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的一件遼代白釉花口折腰盤風格非常相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藏的這件白釉花口折腰盤于1972年出土于武清縣大良塔基,其高4.1厘米,口徑17.2厘米,花口外撇,折腰,平底,圈足,白胎,通體施白釉,這件器物也被選入了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珍瓷賞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瓷選介)一書。
現在定瓷“仿制”水平不可謂不高,但是,據定瓷產地曲陽縣某業內權威一線人士說,實際上現在仿制的定瓷其釉料都沒有真正研究出來,沒有調制到與宋代定瓷釉料一致,或者說基本一致。筆者多年觀察石家莊古玩市場、地攤市場專門銷售新仿定瓷的商家產品,盡管其仿制水平一再翻新,但這些新仿定瓷也與老定瓷在釉色、神韻、工藝痕跡等多方面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也就是說對有經驗的人來說一看就是新仿品。但是,這些新仿定瓷卻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擺古玩地攤的商家、開古玩店的商家“刻意”買走,被當做“老定瓷”出售牟利。
現在真正的老定瓷確實是難以尋覓蹤跡,玩定瓷的藏家最好自己手里有到代的定瓷樣本,做到天天上手,日日琢磨,才能深切體會與把握“老定瓷”的精髓。
編輯:楊嵐
關鍵詞:定瓷鑒賞 定窯白釉花口盤 遼代定窯白釉花口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