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女子臉上貼膠布被疑為整容 將其逐出機艙合適嗎?
原標題:貼塊膠布就被“請”下飛機,合適嗎?
服務行業可以有禁止性規定,飛行安全也的確重要,但其中的關鍵,在于是否充分考慮到乘客的權益。
據媒體報道,19歲的寧波姑娘小項8月4日搭乘東航航班從北京飛寧波,因鼻子上貼著膠布,被乘務長質疑做過整容手術,登機后被“逐出”機艙,不得不改簽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事后,小項找航空公司、民航總局投訴,但除了乘務長多次致電溝通,至今沒能向官方討到說法。
只因鼻子上貼著膠布,乘客就被視為“整容”而“逐出”機艙,且無任何善后措施,甚至連個說法也沒有,東航確實“威武”。
按照航班乘務長的說法,此前東航確實發布過“乘客做整容手術15日內不允許坐飛機”的規定。在整容等手術日漸常態化背景下,航空公司依據行業特性以及醫學領域的權威研究,與時俱進制定這樣的禁止性規定,也不乏善意。畢竟,乘客的飛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任何禁止性規定,均需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不能“率性而為”,更不能無節制放大“飛行安全”進而損害了乘客的個體權益。
乘客是不是近期整容、整形或做過其他醫療美容手術,顯然不能僅憑機組人員目測甚或主觀猜測就能認定。若這樣的做法可以作為驅逐乘客的依據,是不是所有“疑似”的乘客都要被‘請’下飛機?即便乘客有“自證清白”的義務,也不可能時刻隨身攜帶醫學證明。何況,整容、整形等范圍很大、各種情況也不一樣,一概而論,未免粗疏草率,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
此外,既然有相關規定,航空公司也應該盡到起碼的告知義務,而不能把責任一股腦推給乘客。比如,乘客在購票時或者在辦理值機手續時,為何沒有告知?道道關口均沒有起到“攔截”作用,非要等乘客進入機艙再趕人,由此給乘客帶來的時間成本、經濟損失,如何處置?
乘客已經購買了東航機票,這就意味著雙方已經形成契約關系,任何單方面的毀約,都應該有相應的補償措施,豈能揮揮手就將人趕走完事。
說到底,這一事件暴露出來的依然是一種行業性的僵硬與傲慢。不是說服務行業不能有禁止性規定,也不是說飛行安全不重要,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是不是以乘客為本。
編輯:曾珂
關鍵詞:女子臉上貼膠布被疑為整容 逐出機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