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政協關注 政協關注
走出脫貧攻堅的特色之路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赴貴州學習考察紀實
“提到貴州,之前印象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這次到了貴州,才真是大開眼界,大受啟發。”7月14日,結束了為期5天的學習考察回到成都,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王計感觸頗多。他坦言,“應打破盆地意識,學習借鑒兄弟省份的發展經驗,走出四川脫貧攻堅的特色之路。”
此番赴貴州省學習考察脫貧攻堅經驗,15名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深入貴陽市、畢節市大方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問,從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均衡發展的巨變中感受著貴州脫貧攻堅的先進經驗,尋思著進一步助推四川脫貧攻堅的良方善策。
■經驗一:尊重市場規律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考察完民營企業恒大集團投資30億元幫扶大方縣風山鄉的養牛項目,委員們了解到,企業通過產業扶貧,帶來了先進理念,盤活了當地資源。同時在機制設計上注重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不搞大包大攬,讓貧困戶也承擔一定風險。
“牛由恒大集團引進,貧困戶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全額貸款購買。政府給每頭牛上了保險,同時,貧困戶承擔2000元的風險。”當地負責人介紹,企業還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培訓,肉牛銷售也有企業組織實施,確保銷路暢通。
在得知恒大集團陸續向當地派出了2000余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企業發展和幫扶工作后,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施杰認為,企業深度扶貧,引進專業團隊做專業設計,尊重市場規律發展產業的做法很對路。他表示,回川以后要提交提案,建議四川針對深度貧困縣,在脫貧攻堅中引入企業深度參與,按市場規律發展扶貧產業。
“貴州結合山區實際以種植、養殖業為扶貧產業的思路和模式值得借鑒。”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羅茂鄉表示,扶貧中政府不能全部包干,而應把外部多元幫扶與貧困戶內生動力結合,教會貧困戶如何發展產業,為防止返貧打下基礎。
■經驗二:護好綠水青山發展民族文化旅游
和四川一樣,貴州同樣坐擁豐富的旅游資源。委員們深入彝族古村落、侗寨等特色旅游鄉村,學習考察旅游扶貧的具體做法。
在黎平縣肇興鄉堂安村,保護完好的侗寨、依山而建的梯田、融合自然與文化資源修建的生態博物館……委員們對當地發展特色旅游的做法紛紛稱贊。
“貴州的旅游扶貧與生態保護結合得非常好,我們阿壩州也應該借鑒這些經驗。只有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旅游產業發展才能更持久。”來自民族地區的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王福耀感言,將把這些經驗帶回阿壩,更好地促進旅游扶貧工作。
聽說旅游業逐步發展起來以后,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紛紛“回流”,在家門口創業致富,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朱家媛很高興。她認為,四川也要把豐富的旅游資源資源進行統籌規劃,整體打造,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家來就業、創業。
“旅游扶貧要突出特色,比如肇興侗寨,全是當地特色建筑加上侗族文化。”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雷敏說,四川的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州”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很多特色旅游資源,完全可以把這些資源串聯起來,差異化發展特色旅游。
■經驗三:引入大數據提高脫貧攻堅精準度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已經運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了,脫貧攻堅自然也不例外。”在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了解到貴州在脫貧攻堅中堅持運用大數據手段精準管理后,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王康感慨:“大數據的運用能夠精確知道有多少貧困人口、貧困地區有多少勞動力、資金流向了哪里,真正做到了‘人在干、數在算、云在轉’!”
展示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貴州省已建成了監測扶貧動態的“基礎數據支撐平臺、脫貧指揮調度平臺、項目資金管理平臺、扶貧工作移動巡檢平臺”,累計注冊省、市(州)、縣、鄉鎮、村五級實名管理用戶9萬多個。
“實現扶貧的精準管理,除了要確保扶貧資金準確到位之外,更要根據實際變化,對扶貧對象、扶貧標準進行及時調整,確保扶貧信息真實、可靠、管用。”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羅良娟認為,采用大數據手段采集與貧困人員、扶貧項目等內、外部的相關數據,健全貧困監測指標體系,可真實、準確、科學、合理地評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狀況及扶貧項目效益,為制定科學扶貧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考察中,委員們紛紛表示,貴州“區塊鏈+精準扶貧”的應用場景,做到了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分析、精準管理,達到了精準扶貧的預期效果。四川可以學習借鑒這一做法,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精準有效。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住川全國政協委員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