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英拉“大米瀆職案”關系重大:泰國政治遇“三岔口”
泰國最高法院原定25日就前總理英拉·西那瓦“大米瀆職案”作出判決。但英拉當天以身體不適為由未能前往法院,法院認定英拉意欲“逃案”,發出逮捕令,沒收保釋金,并把宣判日期推遲至下月27日。
此案糾結于英拉2011年上臺后推行的政府大米收購政策是否導致國家財政虧空以及滋生腐敗。裁決結果不外乎三種:有罪并立即監禁,有罪但緩期監禁,無罪。按照檢察部門指控的濫用職權等罪名,法院若數罪并罰,英拉最高可獲刑10年。
事實上,此案案情并不復雜,控辯雙方各有陳詞,法院定奪也有法律文本可依。只是,此案的結局不僅涉及泰國的司法聲譽,更關乎民情民意、政治走向、軍政關系以及社會和解。針對英拉的宣判,成了泰國政治的“三岔口”。
【英拉不是“過季政客”】
作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英拉在泰國擁有大量“粉絲”。一些支持者是繼承于她的兄長、前總理他信·西那瓦,也有相當一部分支持者是英拉2011年執政后靠一些政策吸引而來,尤其包括大米收購政策。
當年,英拉政府走立法程序通過大米收購政策,同意在一些稻米產區以高于市價的價格收購米農手中的大米,以刺激生產,加大出口。至于政府如何消化收購差價,英拉政府自有手段。2014年5月,泰國憲法法院以這項政策違反憲法為由解除了英拉的總理職務,軍方隨后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權。
然而,英拉并沒有成為“過季的政客”。
軍方政變后,英拉時不時在公眾露面,參與公益、宗教、社會等非政治活動,英拉的支持者則持續舉行各種支持英拉、反對政變的社會活動。他信流亡在外10年,英拉實際上在支撐著他信時代“紅衫軍”的大旗。
以社會中下層為代表的“紅衫軍”雖有多名領導人被抓,雖然受制于新憲法下的種種規定無法舉行集會,但它遠非僵而不死,甚至還在躍躍欲試。英拉案有可能成為“紅衫軍”下一步行動的導火索。
【審判未必“司法決斷”】
法院是有“苦衷”的。
大法官們很清楚,審判英拉,遠比當年審判其兄他信要難得多。時過境遷,政治局勢更加復雜,社會矛盾更加深刻。英拉案裁決本身并不難,說白了,無非就是英拉是否犧牲國家利益收買米農人心。難的是,法官們要預見裁決可能引發的后果。這超出了依法辦案的范疇,卻是不得不考量的“國家利益”。
如果法院判英拉有罪并立即監禁,勢必引發英拉支持者不滿,有可能導致“紅衫軍”再次爆發示威和社會矛盾再激化,泰國政治可能進入新一輪對抗與動蕩。
如果法院判英拉無罪,勢必會引發軍方不滿,似乎意味著軍方當年搞了一出師出無名的軍事政變。在此情況下,現任總理巴育·占奧差領導的政府更難以放手舉行大選,將延續“軍方背景”。
如果法院判英拉有罪但緩期監禁,倒不失為一個緩兵之策。一方面給了英拉一個上訴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給了軍方繼續限制英拉行動自由的理由。自政變以來,軍方一直以保護為由,對英拉的行動采取監控和限制。這樣一來,泰國政治依舊會延續目前的基本格局不變,即便是舉行選舉,軍方也可以收放自如地控制英拉一派,繼續在未來政府中扶植自己的勢力。
【政變不是“軍方專利”】
自2006年以來,泰國政治步履蹣跚地跌宕10年多時間。要想看清其中復雜劇情,需從政府、軍隊、法院的三角關系入手,特別是法院的作用不容小覷。
對泰國政治而言,政變雖然司空見慣,但在全球背景下,政變給泰國帶來的負面影響正越來越大。2006年和2014年,泰國軍方兩次發動軍事政變,分別推翻他信政府和英拉政府,也招致一些西方國家制裁和冷眼。
而在泰國政治中,還有一件利器,那就是司法。
在近10年的政治斗爭中,泰國司法機關的“三駕馬車”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和行政法院幾乎完全站在他信陣營的對立面。這是因為,這些大法官絕大多數是由王室樞密院和上議院指派產生,而指派法官的群體在對他信的態度有自身立場。這就自然而然地使司法機關和軍方站在了反他信的共同陣線上。
所以,法院在過去10多年時間里時不時會在政局關鍵時刻“搞一把”,弄出點大動靜。這就是泰國媒體所說的“司法政變”。
“司法政變”對政治的影響絲毫不亞于軍事政變。法院曾先后解散他信創建的泰愛泰黨及其“脫殼”后成立的人民力量黨;先后以各種名目解職支持他信的三名總理,分別是沙馬·順達衛、頌猜·翁沙瓦和英拉;先后凍結他信和英拉名下巨額資產……近10年來,各法院參與的所有“政治裁決”均以不利于他信陣營的結局告終。
當然,英拉已經下臺,“司法政變”的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但對于軍方而言,如果英拉還具有“煽動社會情緒”的能量,那么司法手段就是軍方拴在英拉脖子上的那根鏈條:只要她的步調稍有不一致,就會有拽脖子的痛感。軍方顯然希望能保持對英拉的這種控制力,直到政府組織選舉之后。
不少泰國政治評論家甚至分析,軍方特別希望英拉在牢獄之災面前奪命而逃,像她的兄長一樣流亡海外。這對軍方而言也許是最好的結果。(凌朔)(新華社專特稿)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英拉 “大米瀆職案” 關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