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最燃高中老師:我從來不崇拜所謂的高考狀元
武漢六中教師楊幼萍,因一篇《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演講走紅,被稱“最燃高中老師”
“我從來不崇拜所謂的高考狀元”
武漢六中教師楊幼萍在課堂上。最近她因一篇《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演講走紅網絡。受訪者供圖
近日,一篇題為《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文章引起熱議,作者武漢六中教師楊幼萍成為網紅。這名擁有超過20年教齡的高中教師,以一篇3000字的“雞湯文”,將人生道理與高考進行結合。楊幼萍也因此被人民日報官微等稱為“最燃高中老師”。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楊幼萍表示,社會對于高考和狀元的崇拜,已經超過了教育本身。作為從業者,要保證學生不失去學習和探索欲望,必要時“雞湯和白開水都要喝”。
教育學生要使用“糖衣炮彈”
新京報:為什么會寫一篇風格另類的演講稿?
楊幼萍:沒有什么宏偉的目標,主要是給學生“打打雞血”。每年8月份,新一屆高三開學的時候,要舉行一場誓師大會。在這場大會上,高三年級的教師要發表講話,今年是我承擔這一工作。
從我的角度來說,可能會愿意一本正經地說教,但是學生不會愿意聽,或者聽不進去。我想要講的道理都是很清晰的,只是需要換一種表達方式。就好比都是吃藥,為了嘗起來味道更好,需要在外面包裹一層糖衣。
新京報:所以教育現在的學生,需要使用“糖衣炮彈”?
楊幼萍:當了二十多年教師,幾屆學生帶下來,看著一屆一屆學生的變化,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學生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一樣。
現在的高中生,已經是以00后為主了,相比較而言,他們接受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觀點越來越新,獲得知識的手段也越來越發達,他們生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以更需要有人去引導他們對信息進行選擇。
新京報:演講文章是如何在網上傳播的?
楊幼萍:初稿其實在7月初就寫好了,8月12日開大會,讀了這篇演講稿。結束之后,一些家長覺得很受鼓舞,希望得到稿件的原文,回去跟孩子再多讀幾遍,后來我就讓兒子發布在微信公號上。
可能是一些家長在轉發過程中,引起了關注,隨后就有武漢本地的媒體來采訪,到后來引發的那種大范圍的關注,是我自己沒有想到的。說明高考本身是個大事件,大家都在關注。
新京報:演講內容有特定指向性嗎?
楊幼萍:我平時也會給一些媒體投稿,寫一些文章。這幾年,網上開始掀起一股“溫情風”,比如一些文章在談到高考時,以家長的口氣說,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管考成什么樣,爸媽等你回家。”作為一線教師,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此在演講時,也會根據這些刷屏文章,針對其中一些觀點,進行一些反駁。
“明明有船,為什么要泅渡?”
新京報:你在演講中,花了很大篇幅去強調高考的重要性?
楊幼萍:武漢六中是一所重點中學,我所帶的班級,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班級。應該說,大部分學生有能力應對高考,在智力上是沒有問題的,那么他們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鼓勵。
剛才說了,一些刷屏的文章在消弭孩子的斗志,比如列舉一些名人的例子,試圖去說明,不去參加高考,不去努力鉆研學業,也可以取得成就。在我看來,這些文章沒有把社會激烈競爭的一面體現出來,用個例去教育孩子,用名人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的低谷,去代替整個生命的輝煌,會產生誤導。
新京報:所以在你看來,高考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楊幼萍: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作為一線教師,我明白這一點。但是問題在于,不是唯一出路,不能就因此去否定高考是一條出路。高考從來都是一座獨木橋,但是以其他的方式去追求人生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獨木橋?北大確實出了一個殺豬的學生,但這是極端個例。
對于很多有能力通過高考繼續學業的學生而言,就好比明明擁有船能夠過河,為什么還要去泅渡呢?
新京報:有些人說,類似“人生很貴,請別浪費”這樣的表述,其實是另一種雞湯文?
楊幼萍:文章里面有的話確實比較絕對,這是某種程度上為了煽動情緒。人是有惰性的,很容易找到不努力的借口,然后就因此不努力。
我希望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不僅僅是高考這一關,以后的很多挑戰面前要盡力。學生在特定的時期需要一個激勵,比如高三的開始階段。白開水是好,但是有的時候,雞湯和白開水都要喝。
新京報:怎么看待因這篇演講而起的質疑?
楊幼萍:可能會有一些質疑,但是無所謂。觀點本身可以去探討,但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一些觀點或者說話術,能夠發揮效果。
學生未來就會發現,在社會上存在著很多矛盾的觀點,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就好。
“可以慢但是不要停”
新京報:演講體現出來的觀點,好像有唯考試論的意思?
楊幼萍:作為一線教師,我從來不唯考試論。只是希望學生不要偷懶。即便是一些學生不參加高考,比如出國,要想走得更好,也是一樣很辛苦的。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作為跑者,可以慢,但是你不要停。在賽道中,高考是一個彎道,要學會超車,這也是一種智慧。
新京報:類似的口號,會增加學生的緊迫感嗎?
楊幼萍:我經常跟學生表示,我從來不騙你們說“高考完了就輕松了”這種話。這句話從來都是錯的,人一輩子是生無所息。這個意思是不停止奮斗,人生往往是越努力運氣越好。當然我也見過有學生在高考中超常發揮或者發揮失常,但是大部分人是相對穩定的。實力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不用糾結于一場考試,努力了,考好的概率會很大。
新京報:如何看待社會上愈演愈烈的“狀元崇拜”?
楊幼萍:作為教師,我是從來不崇拜所謂的高考狀元。實際上,一些地方對高考的衡量標準,我會有質疑。有的時候我們太唯指標論,這樣硬性衡量的弊端在于,教師會放棄一部分學生,反而去關注可能或已經上標的學生,差一點的不太會去關注。我也是家長,不希望孩子被老師放棄,對家庭來說,每個孩子都是唯一。
高考狀元是個例,很難復制。不一定高考最優秀的人,以后的人生也是最優秀。但總的來說,這個群體優秀的概率相對高,學校教育本身是完成一個大概率事件,讓學生努力自我實現,成就感來自于這種自信。
新京報: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高考報考人數逐年下降?
楊幼萍:高考的重要性會慢慢降低,比如每一年的報考比例都在逐漸降低,這也說明社會的評價越來越多元化。我常說“擇一事終一生”,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做好。現在生活中很多人是“持續性吃喝等死,間歇性躊躇滿志”,這是缺乏奮斗精神的體現。
國外的社會是紡錘形結構,中間部分的階層,相對來說生活上沒有太大的后顧之憂,所以不會出現“一考定終身”的現象。但是目前,國內大多數地方還達不到這個水準,高考仍然是寒門學子通過公平和透明方式改變自身的重要渠道。當然這一套評價體系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評價手段非常機械,但是教育體制在慢慢調整,一些地方也在試點改革,未來會變的,我相信。
新京報: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稱為“最燃高中老師”后,生活上有沒有什么變化?
楊幼萍:演講在網上火了之后,收到很多親朋好友發來的消息,還有一些以前的熟人,都來跟我確認,網上說的那個教師是不是我。微信上也收到很多的好友申請,總之就是一下子受到關注了。
對我來說,生活上不會有什么變化。比如我最近還在給學生講課,我會跟他們說,我紅不紅,都會好好把你們帶到畢業。我常跟學生說,你若盛開鮮花自來。對于教師來說,我首先要讓自己盛開,然后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孩子們,我們并不要你鞠躬盡瘁,但要全力以赴,不要你透支,但必須盡力。盡力也許并不能讓你的未來無憂無慮,但是,至少會讓我們的明天無怨無悔。因為,真的,人生很貴,請別浪費。 ——楊幼萍部分演講內容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曾珂
關鍵詞:最燃高中老師 高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