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國“極限建造”技術打造巴西南極科考站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中國企業首次為其他國家打造的南極科考站——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預計將于明年3月在南極喬治王島落成。在氣候環境“極端”的南極,中國企業要靠哪些“極限建造”技術才能讓科考站屹立在南極風雪中?
——全裝配式施工 搭積木般建房
南極,地球上最后一塊凈土。在南極建造科考站,就要符合相關國際公約零污染、零排放的要求,不能給南極留下任何一點垃圾。
費拉茲站采用的是全裝配式建站模式,即內部是預制的集裝箱功能模塊,外層是現場安裝的保溫板,全部模塊運至南極進行組裝。
采取全裝配式施工,就如同搭樂高積木。中國企業在國內制造好全部集裝箱模塊、鋼結構和保溫層,施工現場所有的土建、設備安裝和精裝修僅靠組裝完成。
考慮到南極惡劣的環境和僅4個月的施工窗口,全裝配式施工能把現場組裝工作壓縮到最少,又能保證建筑極高的保溫與密閉要求,是近年來南極建站的主流方式。
業內專家認為,全裝配式施工并不只適用南極,采用全裝配式的模塊建筑方式,摩天大樓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被“搭”完。
——建筑信息模型 變平面為三維
全裝配式體系怎么能將建造的精確性發揮到極致呢?靠的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通俗說就是把設計平面圖三維化,先在電腦平臺里建房。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極地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張翼對記者說,相對于以前粗獷式的施工建設方式,BIM代表著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復雜的施工潮流。用BIM意味著真正實體加工之前,在立體三維平臺模擬從結構到建筑一層層的關系,發現每一環節可能出現的失誤或誤差。
“為保障南極現場組裝的準確性和快速性,就需要BIM,”張翼說,“把復雜設計三維化,把錯漏空缺提前審視出來。”
在揚州負責科考站集裝箱裝配的項目工程師黃必和也表示,以前用二維設計,工程師知道,工人不知道,前者要花費更多精力去解釋。用BIM三維化,向工人解釋的時間可減少20%。此外,BIM能自動生成料單,機器自動估算成本代替人工估算,也節省了一部分材料。
——實時性云平臺 助力跨國溝通
建設近5000平方米的科研站,光是功能性的集裝箱模塊就有226個。溝通的障礙,擺在中國施工企業、巴西軍方、巴西和葡萄牙設計方之間。中國企業創新借助實時性的云平臺,有效化解了設計施工中的對接問題。
去年項目伊始,中方曾嘗試用“做圖”和外方溝通施工細節,工期緊迫,時間空間都不允許,雙方只能摒棄這種低效的交流方式。借助云平臺,可將共享的軟件資源和信息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
負責費拉茲站裝飾與機電深化設計的施工方寶鋼建筑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光虎說:“我們當時想到把所有設計留在云平臺里做,就是我們做的任何一塊設計都在云里面,使巴西方、葡萄牙方隨時可以看到(進展)。”
于是,各方在云平臺看到了三維模擬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螺絲、每一條打了膠的縫,極大地推進了施工審核、溝通、修改和簽字敲定的過程。
可以說,正是中國企業從預制全裝配、三維模擬,到云平臺溝通過程中的環環相扣、脈脈相通,才能使“鐘表級”精準度設計的費拉茲站最終從圖紙變為現實。(參與記者張淼、趙暉、朱婉君、劉一楠、張建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南極 中國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