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匯聚僑智僑策 凝聚僑心僑力
“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是促進中國發展、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民族復興、增進中外友好的重要力量。在當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匯聚僑務資源優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開幕式上如是說。
近日,來自海內外經濟科技、政策法規、文化傳媒、華文教育等領域的280余名頂級專家受聘為咨詢委員會委員,并圍繞各自領域積極建言獻策,為提升僑務工作科學化水平、凝聚僑心僑力貢獻力量。
打通匯聚僑心的政策經絡
與國務院僑辦以往咨詢會議相比,本次會議更加專業化,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們按照領域召開專門會議,在交流探討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形成了豐富具體的討論成果。
從事移民法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師劉國福,多年來一直關注僑務法制建設。他表示,要更好吸引華僑華人歸國創業,“必須重視立法問題”。他認為,吸引海外杰出華僑華人歸國,必須創造更便利更有競爭力的出入境條件。因此,應著重加強對歸國華僑權益的保護,進一步完善華僑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時應進一步改善出入境管理措施,提升華僑在華參與社會活動的便利性。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李明歡建議將僑鄉文化保護和特色小鎮建設結合起來。她在福建調研時發現,在一些僑鄉蓋有不少具有異域風情的房子,但由于房主在外,空置率很高,有的房子就被改裝成了民宿,這給了她很大的啟發。“現在各地都在建特色各異的小鎮,這里面應該有僑的元素。”李明歡認為,應在全國層面規劃建設一批有僑文化特征的特色小鎮,既可以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又有利于僑文化的保存。
從洛杉磯西方學院終身教授到今年1月出任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尹曉煌奔走在中美兩國學術界多年,他很看重華人學術界的交流。“在我出國留學的時候,留學生數量還很少,但現在的情況和以前大不相同,留學國外的學生數量如雨后春筍般增長。”他認為,吸引更多海外華僑華人學者回國交流,不僅會提升中國在海外的形象,也會對講好中國故事有所幫助。
把華文教育推向全世界
漢字大會、成語大會、詩詞大會、朗讀者……這一系列的活動,是學者酈波作為華文教育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思考并落實到行動上的責任體現。“‘一帶一路’真正的意義就在于中國敢于擔起責任去擁抱全球化,在此過程中華文教育作用重大。”他認為,當下是一個推進華文教育的重大契機。
“20年前從事華文教育的時候,連一本教科書都找不到,但如今華文教育地位相當高,我覺得很激動。”從事華文教育多年的澳洲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許易感慨良多。作為海外第一線的華校校長,她始終堅信建言獻策要真正落實到行動當中。她與海外教師積極努力,在澳大利亞出版了高中版華文教材,受到廣泛歡迎。
日本橫濱山水中文學校校長張巖松介紹說,“去年我們緊密配合國僑辦建成了海外華文中心,向日本的中文學校發放教材,聯系了60多所日本的華文學校,一年平均發送教材兩萬冊。”他表示,發展華文教育,應該根據時代進行調整,不斷進行創新。
以文化資源塑造中國形象
“文學可以容納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一部《紅樓夢》就可以洞窺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全貌。”參加了多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84歲高齡的張炯老先生非常認可文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國文化走進華文圈已經不是難事,但要走進世界主流文學界還需要努力。”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專家和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他建議發揮華僑華人熟悉中外語言文化的優勢,支持他們向世界翻譯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提升中國文學的影響力。
1988年到歐洲學習西方古典音樂,20多年后回國擔任國家大劇院音樂指揮的呂嘉說:“我來做這個總監,是因為它需要我。”作為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呂嘉還擔任全球華人樂團的團長。“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通過交響樂這種西方藝術,我想把中華民族精神傳遞給全世界的聽眾。”談起當初放棄歐洲更好的發展環境回國,呂嘉動情地說。
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多年,她在工作中發現,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是絕佳的文化傳播載體。“中國的民間手工藝甚至民間游戲在海外很受歡迎,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開發設計成產品,就像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一樣,帶著我們的創意把‘一帶一路’國家串聯起來,我們就能讓中華文化走出去。”陳平憧憬道。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僑胞 華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