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當脫貧攻堅遇上脆弱生態--來自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報告

2017年09月18日 09:32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貴陽9月18日電 題:當脫貧攻堅遇上脆弱生態——來自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報告

新華社記者 李銀、胡星、李平

貴州,是中國石漠化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態環境極其脆弱。而貴州又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生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兩江中下游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44a545c9c91e496e85d13e68f85ecd0c

貴州,又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目前還有372萬貧困人口,要在未來3年內告別貧困。

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要求貴州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路徑、積累經驗。作為三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的貴州,如何在保護環境和擺脫貧困“兩個戰場”上作戰?貴州的實踐將詮釋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美與百姓富共生

山窮水盡怎么活?

今年87歲的劉安國,在30多年前召集村民開會,提出了這個問題。

劉安國所在的畢節市大方縣對江鎮大山村,地處烏蒙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山區,耕地極少。

“一年四季,土豆當飯。”當時的大山村,全村都是貧困戶。家家守著幾畝貧瘠地,種些土豆、玉米和蕎麥艱難度日。

村民馬順林回憶,那些年一到冬天,村民就放火燒山、鏟灰開地,千方百計聚攏土壤,來年小心翼翼地點上玉米。

結果,不僅村民的溫飽沒有得到解決,村里的29個土山、13個石山還全部成了“光頭山”。“喂牛的草,都要到7里地外去割。”馬順林說。

不止在大山村,整個畢節當時都已陷入“人口貧窮、生態惡化”的惡性循環。要想走出惡性循環,唯有在“兩個戰場”作戰。

劉安國和其他4個黨員合計,共同貸款8600元購買樹苗,每年冬天組織村民上山栽樹。十年樹木,1.85萬棵杉樹、6200棵泡桐、802棵杜仲重新染綠周邊山頭。

如今,在這個森林覆蓋率達到57%的村子里,板栗、刺梨等經果林種植、林下養雞、竹蓀、天麻和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正加速推動村民脫貧。全村2300多戶村民,還只剩237戶貧困戶。

近30年來,畢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00余萬;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8.9%,提高到目前的50.3%。

畢節是貴州省追求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縮影。從烏蒙山區到赤水河邊,從梵凈山下到萬峰林中,人與自然從“對抗”到“共贏”的跨越正在貴州大地上悄然上演。

多年來,貴州以生態建設促進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推動生態建設。著力實施了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目前森林覆蓋率已超過52%。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貴州構建“東油西薯、南藥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山地農業格局,幫助數十萬貧困群眾“換窮業”。僅2016年,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萬個,73.4萬貧困人口從中受益成功脫貧。

受益于美麗的山水風光,貴州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分享旅游“蛋糕”。開辦農家樂、制售民族飾品……2016年,29.4萬貧困人口通過鄉村旅游實現增收。今年以來,旅游更是帶動了近40萬貧困人口就業增收。

體制活和措施新共進

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縣朝陽鎮鎮長楊青今年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河長,負責管理珠江上游支流樟江朝陽段17公里的河流范圍。

“以前天天從河上過,不會將這條河的治理聯系到自己身上。”他說,長長的一條河流,只有一段從轄區過,水質好不好,跟自己關系不大。

“河長上崗,水質變樣。”楊青說,現在河段治理不好,河長要被問責。今年上半年在樟江邊4個村全部配備垃圾處理設施,做到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

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貴州溝壑縱橫,河網密布。怎么將成千上萬的河流、湖泊、水庫保護起來,檢驗著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效。

今年,貴州開始推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為3000多條河流設置了22100名河長。此外,眾多的水庫、山塘和溪流,也有了“湖長”“溪長”。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貴州為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的一條新路。“先行先試”,已成為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詞”。

2016年,銅仁市思南縣許家壩鎮黨委書記廖永生從另一個鄉鎮調離時,相關部門對其曾任職的鄉鎮自然資源資產“家底”進行了全面審計。

經過這次審計“大考”,廖永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心更強了,“有了‘生態審計’,基層干部對待自然資源不敢亂作為、胡作為”。

在赤水市,這樣的審計將更加制度化。涉及土地、林木、水資源和水環境質量等519項指標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已于今年初編制完成,赤水市從此有了系統的“自然家底”。

“官員們轄區內的水質怎樣,森林資源如何一目了然。”赤水市統計局副局長崔華說,官員離任時,這些指標都要逐項進行審計。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貴州頻出“重拳”。針對環保領域打擊力量弱的情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公、檢、法、司配套的環保執法司法體系。

針對環境污染處罰成本低的情況,全力推進生態公益訴訟。數據顯示,貴州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以來,檢察機關起訴153件公益訴訟案,案件數為全國第一,其中生態環境類案件超過45%。

成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貴州用改革的力度突破生態體制障礙,從污染第三方治理,到跨區域生態補償;從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到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貴州生態文明改革正在多層次、全方位推開。

產業優和環境靚共贏

走進貴州省仁懷市五馬鎮,五馬河兩岸青山映碧水,綠水繞人家,黛瓦白墻的黔北民居臨水而建,清凈優雅。

但在幾年前,這個鄉鎮卻存有278戶小造紙廠和11對煤礦,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河。

“以前水體黑臭、垃圾橫流,生態環境一度惡化。”五馬鎮副鎮長馮金維說,為了治理污染,政府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取締所有小造紙廠,關閉重組10對煤礦,興建及再建18座生活污水處理站。

如今,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標準的五馬河已成為仁懷市境內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村民羅國紅說,這幾年村里還成立了民間護河隊,100多名巡河隊員不定時上河巡查。

“亡羊補牢還不晚,但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值得我們思考。”馮金維說。

馮金維的思考,在我國第八個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找到了答案。

2014年,國家在貴州省中部1795平方公里土地上批準設立貴安新區,以期在這里探索一條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新路。

貴安新區成為唯一承擔生態文明示范區戰略使命的國家級新區。

“一城山水全城景,十河百湖串珍珠。”貴安新區規劃局局長郭波美說,新區的14條河流、131個湖泊、515個水塘、219個地下泉眼、535個山頭全部納入了綜合治理保護,讓城市水系串成“珍珠項鏈”。

同時,貴安新區投入47億元建設“海綿城市”;建設5座高標準處理排放的污水處理廠;推進清潔能源,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天然氣;新能源公交車比重超過50%……環保建設“組合拳”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截至目前,新區共完成植樹造林近5萬畝,綠化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貴安新區還在產業選擇上堅持“環保為先”,從空間管控、行業準入、環境容量等方面提出行業準入要求,近幾年拒絕了計劃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

嚴格的“環保門檻”,不僅沒有嚇退投資者,反而成了高品質新區的金字招牌。

蘋果、高通、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知名企業紛至沓來。貴安新區入駐世界500強企業20家、中國500強企業14家、民營500強企業4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同時,生態文明建設紅利不斷釋放。貴州經濟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連續26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

近日,貴州出臺了發展新經濟的相關意見,提出實施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涉及數字經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貴州民族大學教授孫兆霞認為,這些產業的選擇,基于近年來貴州著力推進的大扶貧、大數據和大生態三大發展戰略。

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三大戰略相互交融,一幅百姓富、產業優、生態美的畫卷漸次展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貴州 文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