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山西晉中一個投資項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過去,山西人是望著高速路上滿載轎車的運輸車輛從娘子關外駛來;如今,山西人看到了本地生產的新能源轎車源源不斷行駛出娘子關。
隨著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新能源轎車下線,山西結束沒有轎車生產的歷史。而這背后是一個因為營商環境優化帶來的投資項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從“曬著太陽等”到“摸著月亮干”
一排排自動化生產設備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汽車零部件焊接、涂裝到總裝、交檢,各個環節機械手臂和工人完美配合;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從流水線緩緩下來……位于山西晉中市的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車間內,生產線上熱火朝天。
100輛、350輛、420輛……今年4月,經過升級改造后的汽車生產線正式運營后,新能源汽車日產量不斷攀升,市場需求也供不應求。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樣的一個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的投產之路卻一波三折,甚至一度瀕臨撤資窘境。
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東說,這個項目2010年被晉中作為重大戰略項目引進。2011年企業在山西注冊公司時,生產資質等手續一直沒有及時批下來。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算是一個“黑戶”,盡管地占了,但是沒法投產,更談不上后續投資。“這個生產基地成了吉利汽車在全國9個基地中投資周期最長、生產效率最低的工廠。”劉玉東說。
近兩年,山西營商“軟環境”的改變,給企業帶來了轉機。精細化的“保姆式”服務,為項目建設掃清了障礙。
劉玉東指著一座正在建設的廠房說,如果營商環境不變,這里還只是“曬太陽”的地皮。一切步入正軌,企業夜以繼日生產,預計到今年11月,汽車日生產能力將達到600輛,躍居公司9個生產基地前列。
從“門難進”到“倒插門”
今年2月,晉中市在山西省率先成立服務企業辦公室,辦公室由科技、國土、發改、經信等多個部門組成,根據企業需要對接服務,減少很多環節,已經為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多家企業解決了60多個問題。
晉中市經信委干部王廣生是晉中選派的千名入企開展幫扶的干部之一,他和另外3人組成政府服務團隊,專人蹲點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為新能源汽車項目推進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從“坐等審批”到“上門服務”給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劉玉東對此感受強烈。他舉例說,新上設備的儀表必須經過檢測,符合國家標準才能使用。按照正常程序,企業2200多個儀表需要送檢,有的儀表還要拆卸再送檢,如果遇上檢測企業多,還需要排隊等待,整個周期至少要耗費四五個月。不過,這次政府沒按常理出牌,經過服務企業辦公室協調,質監部門工作人員上門在生產線上進行檢測,十幾天完成了檢測,開工投產提前了幾個月。
這家汽車企業還是晉中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的受益者。得益于這項創新嘗試,今年7月,這家企業順利完成了生產資質、產品公告等全部手續的審批辦理,并獲得5.5億元追加投資對四大工藝進行了改造,達到建設年產15萬輛的產能條件。
從“門外客”到“座上賓”
劉玉東說,以前和稅務部門打交道就是“從自己的口袋里拿錢繳稅”。今年,他們被稅務部門邀請參與座談,喝著熱茶與稅務人員面對面,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詳細講解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紅利。
這家企業管理層說,企業家得到政府認可,這讓他們找到了做企業的尊嚴。目前,劉玉東是山西省工商聯常委、晉中市人大代表,管理生產的副總經理是晉中市勞模,質量管理科科長還獲得山西省質量獎……
今年春節期間,晉中市領導走進企業,向工作在一線的職工們慰問,并了解企業技改進展,讓企業員工很受鼓舞。今年秋季開學,一些長期在晉中工作的外地技術骨干的子女解決了上學問題,他們的孩子上了晉中最好的中小學。
一些員工說,曾經對能不能造出汽車都心存疑慮,現在不僅汽車產量不斷攀升,而且政府關心、關愛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困難,這讓企業員工深切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企業 項目 汽車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