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赴吉林考察
人民政協報記者 顧書亮
“要站在‘秦嶺之巔’看陜西、跳出‘城墻思維’謀發展,切實學習借鑒兄弟省份的發展經驗,走出陜西綠色發展的特色之路。”9月20日,住陜全國政協委員任勇隨團赴吉林考察結束后,感觸頗多。
9月14日至20日,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一行圍繞“發揮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發展”課題,赴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重點圍繞吉林省在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綠色發展方面的基本思路、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困難,以及需要向有關方面反映和呼吁的意見和建議等三個方面進行。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問,考察團感受著吉林省在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綠色發展的勃勃生機,尋思著進一步助推陜西保護生態環境,助力追趕超越的良方善策。
“生態是吉林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品牌,吉林的理念、底色、形態、方式、福祉都是綠色的。”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在會見考察團一行時指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吉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吉林省實現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競爭優勢所在。”
“林下經濟是既環保又低碳的綠色經濟,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具有重大意義。”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唐明建議,“結合自然條件、林地資源狀況等情況,科學制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突出特色,科學布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是林區經濟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是全面深化林改、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興林富民的重大舉措。”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博大精深的生態文化和智慧,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于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非常有用。”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雷珍民提出,在推進“發揮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按照客觀規律,在大自然承載力范圍內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污染產業的不適當布局,即使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對水和大氣環境的影響也相當大,使得未來發展的自凈空間越來越小。”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霍學喜建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減少結構性污染;結合區域環境容量,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
“吉林省委、省政府將生態優勢作為‘五個優勢’之一,將綠色發展納入‘五大發展’戰略,組織動員全省各方面力量統籌推進生態環保工作,全省生態環保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視察團團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中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他結合兩省的實際情況建議,堅持生態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強化資源保護和管理,守住生態安全紅線,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重任,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全國政協 住陜 政協委員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