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腦立方”和“內力覺醒”是怎么忽悠家長的
在北京昌平回龍觀吉晟別墅住宅群深處,有一所名為“內力覺醒”的大學。“校舍”是一棟200平方米、3層樓的別墅,該機構有20多名新生入學,年齡從7歲到16歲不等。記者調查發現。該學堂號稱“中國第一所少年兒童大學”,但并無教材且混齡教學,學生每周都有所謂覺醒課,每天要進行冥想,還存在對學生體罰的現象。(《北京青年報》9月25日)
那些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培訓機構“忽悠人”的套路……就在上個月,有媒體曝光了一家名為“腦立方”的培訓機構,其宣稱“蒙眼能辨色”“七天成詩人”;這次所謂“中國第一所少年兒童大學”似乎沒那么玄乎,但“內力覺醒”還是透露出濃濃的神秘色彩。只是,任何“神話”都是用來被打破的,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內力覺醒”大學里并沒有什么過人的“內力”,有的依然是滿滿的套路。
拋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是不少培訓機構的慣用伎倆。“腦立方”主打在短時間內“開發”孩子的右腦,“內力覺醒”大學如其名所示,號稱要喚醒孩子的“內力”。稍作分辨,不難看出,這套概念編排實在太過拙劣。雖然標榜為“精品私塾”,但不僅沒有教材,甚至連正式的機構招牌都沒掛;所謂的“軍事化管理、艱苦化生活、歷史化熏陶……”的辦學模式,更無任何新意,所依仗的不過仍是“懲戒+洗腦”的傳統套路。所謂特色的冥想課,按照學生的理解,其實就是“閉著眼呆5分鐘。老師就是讓我們放松”,“藝術覺醒”則是由老師一起帶著看電影……如果這樣的教學能夠喚醒內力,是不是太有點侮辱“內力”一詞了?
縱是如此粗糙的忽悠套路,卻不乏追捧的家長,原因何在?其實,“腦立方”也好,“內力覺醒”也罷,其重心與其說是真要“育人”,不若說是“撫慰”家長的焦慮。比如,來“內力覺醒”大學的孩子,要么學習成績不佳,要么愛打架,甚至與老師關系不好,即通常意義上教師和家長眼中的“壞孩子”。動輒25萬元一年的學費生活費更是完成了對“受眾”的篩選,既能保障學校的收入,又能體現學校的“精品”定位。于是,那些具備經濟實力又苦于管教不好孩子的家長,自然愿意“賭一把”。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近年來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往往標榜自己發現了教育理論的“新大陸”,能夠在短期內讓孩子“脫胎換骨”乃至“成才”,其瞄準的都是家長在教育上焦慮與走捷徑的心態。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只要接觸了某種新的教育理念,便可成為“神童”,或由“壞孩子”變成“好孩子”。一些收費不菲、打著私塾旗號的機構,滿足了部分家長的虛榮心理,誤導家長認為靠金錢堆砌就可為孩子構筑一個遠超同齡人的新未來。
不可否認,家長對培訓機構的癡迷,與“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競賽有關;在另一個層面也反映出,隨著物質水平的提升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家長陷入一種教育誤區。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神童”,能夠開發出“特異功能”,如有被“內力覺醒”洗腦的家長就明確表示,把孩子送過去的重點就是要訓練出孩子一個大的“格局”。洞悉了這樣一種普遍化的功利心態,當然不乏有培訓機構會“投其所好”,而各種偽科學、偽概念橫生的教育機構,也自然不缺埋單者。殊不知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就在于要讓孩子打好基礎,養成正常的人格,而不是成為一個“特殊的人”。
在一個法治社會,這類打著各種名號的培訓機構,不少已經涉嫌違法,其層出不窮的態勢,與相關監管的缺位直接相關。像“內力覺醒”大學,不僅沒有注冊,不具備任何的教育資質,還讓不少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休學”來參加,違背了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看來,除了家長要擦亮眼睛,相關管理部門也應該多長點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內力覺醒 孩子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