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向“天眼之父”學工匠精神
日前,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南仁東因病不幸逝世。中國科協與中國科學院25日聯合發布《關于在科技界開展向南仁東學習活動的倡議書》。(9月27日《科技日報》)
說起當紅的娛樂明星,很多人都知道,可說起南仁東,可能很多人完全沒有聽說過。南仁東是國際天文界遺留的科學家,是“天眼之父”。他創造出了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它比美國最先進的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未來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號,它將持續領先世界二十年,開啟中國的觀天時代。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留給世人的只是一句“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的簡短遺愿,和一份“干干凈凈地來,默默無聞地走”的淡泊和風骨。然而,英雄已落幕,卻不該被遺忘,尤其是南仁東留給世人的工匠精神,值得被學習,更當被傳承。
在“天眼”投入運行一周年之際,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承其工匠精神是題中應有之義。那么,何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傳承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當天才專注的時候,沒人能趕超他的步伐”,當選擇了天文,南仁東便義無反顧地陶醉其中。從優秀大學生、特批游學人員到國際天文專家,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始終是南仁東不變的人生方向。哪怕面對巨額的經費、幾乎遙不可及的科研人力需求,南仁東堅持要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FAST。從選址到拉贊助,再到立項,只要能快一點開始宇宙的探索,快一點開啟觀天時代,沒有南仁東翻越不了的高山,跨越不了的河流。緬懷南仁東,就是要學習他這份敢于創新創造,敢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攻堅克難的牽引力。
傳承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科學領域沒有“差不多”,只有每一步、每一環都精益求精,科學探索才有科學成果。對此,南仁東選擇用11年的時間,走遍中國300多個候選地,探尋最合適、最獨一無二的天眼選址。發揮“學霸”特質,打破“術業有專攻”的局限,研究天文、無線電、金屬和力學,“把世界都裝在心里”。甚至22年以來,南仁東只專心做FAST項目這一件事。這些堅持和付出,為了就是創造一個新的、更好的天眼。緬懷南仁東,就是要學習他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堅持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品質追求,使之成為刻苦鉆研的推動力。
傳承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在我眼中,知識沒有國界,但國家要有知識”,南仁東的一句話,讓國家成為了自己永遠的顧客。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祖國,他放棄薪水比國內高300多倍的工資,回國就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臺長。為了推動國家天文事業的發展,南仁東立志建造天眼。哪怕面對90年代中國相對的貧困現狀,南仁東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而是主動當起“推銷員”,想方設法拉贊助,全力以赴促成立項、開工、建成、運營,實現天眼領先世界二十年的卓越成效。緬懷南仁東,就是要學習他這份至真的愛國之情和至誠的服務之心,使之成為優化服務的原動力。
斯人已逝,但天眼猶在。愿心中的天眼能帶著南仁東回到屬于他的星空,愿天眼所承載的工匠精神能帶領更多的科學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仁東 南仁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