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西城洋大爺”來京生活23年 黃金周義務在景區服務
西城洋大爺:“戴紅箍就要為人民服務”
10月5日,國慶長假已經過半,后海景區依然游人如織。一對來自哈爾濱的游客,在靠近荷花市場正門的一處志愿服務崗亭前停下,向亭內戴著小紅帽的志愿者問起路來。“北海北門?你從前面的馬路,向右拐。”亭子內回道。兩名游客似乎察覺了什么,盯著志愿者帽檐下的一雙藍眼睛端詳,片刻,有些遲疑地問:“你是外國人吧?”
“我是北京人!”亭子里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周圍幾名“西城大媽”幫腔道:“老高算是‘老北京’了!”
“老高”名叫高天瑞,是一名在北京居住了23年的美國人,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今年3月份開始,高天瑞加入西城區治安志愿者隊伍,成為“西城大媽”群體中的一員,被稱為“西城洋大爺”。這個黃金周,高天瑞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志愿服務上,為游客指路,幫忙疏導景區人流,62歲的老高干得不亦樂乎,他說,紅袖標意味著責任,穿上紅馬甲,就是要“為人民服務”。
每天值班四個小時
早上十點,高天瑞騎著一輛“小電驢”,從后海的胡同中駛出。一路上,不斷有老街坊同他打招呼。“老高,出門遛彎?”“不,我今天值班兒!”高天瑞的回答里,透著一股得意勁。
“老高”人如其名,身材高大,一頭褐色短發,藍眼睛高鼻梁。如果不是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他看起來就像后海景區常見的一名“老外”游客。
“小電驢”在胡同里穿梭,最終在荷花市場門前的一處志愿服務崗亭前停下。高天瑞從兜里掏出一面紅袖章,展開,小心地別在衣袖上。袖章上面寫著“首都治安志愿者”,這是高天瑞賴以為傲的一重“身份”。
“北海公園有兩個門口,先過一個紅綠燈,然后過馬路。”上崗之后,指起路來的高天瑞,表達清晰,就像一張胡同“活地圖”。整整一個上午,高天瑞一直在派發傳單、幫忙指路中度過。節假日的景區,每隔兩三分鐘,就會有游客前來問詢,忙起來的時候,他一口水要分兩次喝。
這是高天瑞在國慶期間的第三次值班。從3日開始,他每天要在崗亭志愿服務4個小時,接待上百名來自各地的游客。而自今年3月份以來,除了外出學習中文課程,高天瑞將大部分業余時間,都花在了做一名“西城大媽”上。
劉曉霞是高天瑞的“師傅”,也是一名資深“西城大媽”。她介紹,起初,高天瑞還是一名居住在后海附近的“普通老外”時,因為經常在同一家咖啡館喝咖啡,認識了自己的一位“老姐妹”。“當時老高說想做志愿者,正好我們志愿者隊伍也想增加一點新鮮元素,于是就約他聊了一會。”劉曉霞說,見了面之后發現,老高為人熱情和善,北京話說得也溜,談了五六分鐘后,就決定讓高天瑞試一下。
第一次“上崗”,高天瑞跟著師傅劉曉霞,給一名外地游客指路。劉曉霞回憶,當時,自己想看看老高的“底子”,于是有意讓他自己與游客交流。“游客要去恭王府,我讓老高去試試,結果他指得比我還明白。”就這樣,高天瑞被“錄用了”。
如今的高天瑞,什么都要去管一管。自行車擺放不整齊了,他會自己上手,一輛一輛碼好;小商販占道經營,他要去勸一勸。老外的身份,給高天瑞的志愿者活動提供了一些便利。劉曉霞說,有一次,一名攤販將紀念品放在地上,堵住了通往廁所的道路。“老高過去說了一通,人家就很不好意思地撤了,比我們有效率。”
高天瑞并不這么認為。用他的話說,別人可能會“給一次兩次面子”,但是要想獲得尊重和認可,最終靠得還是“我做得怎么樣”。
拍攝上萬張北京胡同照片
常有游客對高天瑞的身份發問。老外談吐言語間,卻像極了老北京的“胡同串子”,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
這已經是高天瑞學習中文的第45個年頭,也是他在北京生活的第23年。高天瑞說,自己從小就對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著迷,也因此喜歡上中國文化。1973年,18歲的高天瑞從美國到臺北學習中文,郵輪上,他與船上一名大副相熟。這名大副想了兩個星期,將英文名Terry Crossman,翻譯為中文“高天瑞”,從此,老高用這個名字一直到今天。
中文專業畢業后,高天瑞在紐約短暫工作一段時間,旋即被派駐香港,一呆12年。在香港,他學會了粵語,并與一名新加坡籍華人結婚,生了兩個孩子。
1995年,高天瑞被派到北京,從事獵頭工作。此后,他住過順義的農家院,昌平的老四合院。從東四到什剎海,他一直輾轉于胡同間。
高天瑞空閑的時候,一邊抽煙一邊撩起自己的外套。里面的T恤正面印著“我愛什剎海”,反面是一幅什剎海周邊的地圖。
“我愛北京,我愛胡同。”高天瑞說,胡同“很接地氣”、“人也樸實”。他記得什剎海十多年前的樣子,“那時候還不是景區,沒有游客,只有一些賣古董的”。
如今的老高,學會了做炸醬面,沒事時,會自己熬一鍋黃醬。他說,加入“西城大媽”群體,也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北京,跟著學一些地道的北京話。“我今天學了一個詞,叫‘姐們’,打招呼的時候可以用。”高天瑞說。
高天瑞有一臺相機,多年來,他拍了上萬張北京胡同的照片。“前幾年都會沖洗出來,已經裝滿了八個盒子。”從大門到墻壁,從磚縫長出來的草,到小院里的花,都在他的記錄范圍內。
中秋節當晚,高天瑞和幾個朋友吃了一頓火鍋當過節。出門后,他拍了幾張胡同里的月亮。“做一點志愿服務,吃一點火鍋,挺好,活在當下。”
“紅袖章意味著責任”
志愿服務時間段,常有游客認出高天瑞,他們熱情地向“老高”打招呼,有的還主動要求合影。高天瑞說,自己來北京23年,從沒想過“就這么紅了”。就在國慶節當天,高天瑞還去杭州參加了一檔節目的錄制。
高天瑞的走紅,源于在一則介紹“西城大媽”的網絡視頻中出鏡。視頻中,高天瑞表達了對“西城大媽”這一群體的好奇,并坦言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洋大爺想做“西城大媽”,高天瑞一下子吸引了關注,隨后,各種媒體前來采訪報道,又讓他成為“網紅”。
加入“西城大媽”并不容易,高天瑞經歷了三輪考驗。第一輪,在后海的一處胡同口有一家小賣部,老板最近新添了孫子,生意有些忙不過來。于是,高天瑞“奉命”去幫忙賣酸奶。從此,每次巡視到小賣部時,高天瑞都是拿起一只瓷瓶酸奶,大聲吆喝“老外賣酸奶,正宗老北京酸奶”,一連多日不間斷;第二輪,老高出馬,勸解一名占道經營的小攤販。
第三輪是終極考驗。一天,一對年輕夫妻推著嬰兒車,打算去北海游玩。當走到崗亭時,孩子因為口渴而哭鬧,此時,嬰兒水壺已經見底。這時,老高上前一把接過水壺,快步跑到附近的星巴克,為孩子接來一壺水。高天瑞很細心,專門接了一半開水一半涼水,兌成一壺溫水,得到了夫妻兩人的好評。
這一切,正在值班的“西城大媽”們都看在眼里。當天晚上值班結束后,高天瑞獲得了一枚紅袖章,從此成為一名正式的“西城洋大爺”。
“在西城大媽的隊伍里,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老外。”高天瑞說,在自己心目中,紅袖章意味著責任,“以往不想管,覺得不關我事,現在戴上紅袖章之后,就覺得我有義務去幫忙處理。”
出了名的老高,偶爾會有些不太習慣。他用一句中國俗語形容是“人怕出名豬怕壯”,但又覺得,名氣能夠幫助自己開展工作,也是一件不錯的事。現在的高天瑞,只想著在自己的志愿服務記錄上,多畫幾顆星。“服務500個小時能夠獲得一顆星,我還差遠了”。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西城洋大爺” 來京生活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