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生態文明建設向世界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優越性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濃墨重彩地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寫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最嚴格的法律和制度體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就。
“不走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既是我們在經濟高速發展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覺悟”,又是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社會主義大國向世界做出的“承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快速增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視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強調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不重視環境保護,盲目追求GDP,無節制地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結果導致河湖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現象嚴重;一些地方由于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一些地區持續遭受霧霾襲擊、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高發多發;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不僅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會大打折扣,而且會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后勁,嚴重影響“兩個一百年”,尤其是“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如期實現,進而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進程。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走歐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應該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中國作為一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大國,在開啟新的現代化建設和實現復興的新征程上,以什么姿態和方式崛起,對世界也必將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積極支持并簽署《巴黎協定》,不以一己之私地維護《巴黎協定》,旗幟鮮明地舉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這不僅表現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誠信和擔當,而且表現出一個先進的制度文明為世界做出的“價值引領”和“行為世范”。客觀地講,我們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還不能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未來經濟發展的任務還很重,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但是,作為一個以世界繁榮和人類命運為己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必須自覺擔當起維護全球生態安全、遏制氣候變暖的責任,堅決做好自身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積極履行《巴黎協定》給中國規定的義務和要求,努力為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中國貢獻”。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華文明的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展現,需要我們的經濟發展和國力強大,更需要我們的生態安全和生態興旺。因此,各級政府要負起責任,不僅要修正自己的政績導向,不再以GDP論英雄,而且要切實把管好環境、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第一責任。習近平總書記說:“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要負起責任,不僅要創新經營理念,勇于承擔保護環境的義務,在保護環境中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而且要切實把節能減排、低碳和循環經濟要求落實在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家庭和公民要負起責任,不僅要徹底摒棄“物欲最大化”的消費觀,崇尚節約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而且要身體力行,勇于成為良好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和建設者。唯有政府、企業和公民都行動起來,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氣候”,中國才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氣更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更有魅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建設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