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外媒報道:中國推養老新模式應對“銀發潮”
據10月12日出版的《參考消息》:希臘希中網10月10日發表題為《中國有效應對“銀發浪潮” 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很美、很開心,還特別忙,我要向100歲進軍”,年逾九旬的李老先生說。已經在北京市朝陽區恭和苑老年社區居住了4年的他,還有280多名新認識的“老伙伴”,他們平均年齡超過85歲,享受著“住、吃、樂、護、醫”一體化服務。“恭和苑的養老特色是醫養結合、以養為主、持續照料。”北京市民政部門官員介紹說,這是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的養老模式。
老齡化社會,在中國已經是一個不陌生的話題。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人員達到或超過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人達到或超過總人口的7%,該地區即視被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政府早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就發現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0.2%,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6.96%,兩項指標均意味著中國開始邁入老齡化社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老齡化現象尤為突出。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看到了老齡化所帶來的新情況,要求黨的組織和政府要重視養老工作,補上這個短板。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要求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由此,中國的養老服務業在過去的5年里迅速興起,“銀發產業”“夕陽紅產業”——諸如此類圍繞服務老年人的投資催生了一片“藍海”。
記者看到的恭和苑養老社區,是在傳統養老模式基礎上,將醫療保障等融合了進去。“年老多病是一個規律,醫養結合就是順應老年人的需要而設計的。”負責恭和苑運營的樂成老年事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峻松說。在這個養老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同時,還為周邊普通社區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診療、藥物管理、臨床護理等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由醫保支付,并通過與現有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網絡合作的方式,將部分服務擴展至其它區域。“恭和苑模式大大拓展了我們利用現有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開展醫養服務的空間。”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官員說,截至今年8月,這一模式已覆蓋朝陽區、東城區、海淀區的10余個街道,包括為居家臥床老年人提供上門醫養服務,恭和苑的養老運營床位總數達到2300張,綜合投資規模近20億元。
伴隨養老產業的興起,養老護理人才匱乏,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養老服務業水平提升的“瓶頸”。中國建立了專業培訓高級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學校,同步建成了覆蓋北京16個區縣的遠程教育中心、教學網點,形成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培訓體系。不到10個月,就共完成了對朝陽區、海淀區等16個區縣1875名護理員的系統培訓。與此同時,支持醫養結合的產業投資基金也應運而生。“老年人同樣向往美好生活,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人人向往的老年生活。”當地官員樂觀地表示。(記者詹妮弗·悅 發自北京)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國 養老 新模式 銀發潮 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