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人像識別”攻破不認罪案件 對今后案件有示范效應
“人像識別”攻破不認罪案件
李立峰 郭永旭
“我從沒來過北碚,自己也有工作收入,為什么要去搶別人,而且還是老人的錢呢?你們真的冤枉了好人啊!”在看守所中,一名中年男子連連向檢察官喊冤。難道真的抓錯人了嗎?
這事要從頭說起。2015年4月,在一個偏僻的公交站點,幾名群眾正在等公交車,其中有一對老年夫婦。這時,一個騎著摩托車、戴著頭盔的中年男子停在了公交站點路邊。
“老人家,我是你兒子的朋友,我要還你兒子50元錢,你幫我把這錢帶回去吧。但我手頭只有100元面額的,你找我50元吧。”這名男子將那對老年夫婦招呼到跟前,說了這樣一番話。這對老夫婦相信了,老人從衣兜里掏出1000多元現金,準備找50元零錢給這名中年男子。這名男子突然搶走了老人手上的所有現金,騎上摩托車一溜煙便逃走了。
老人立即報警。偵查人員調取案發公交站點附近監控視頻,發現監控探頭是單向的,而且背對公交站點。監控視頻中,只見一個騎著摩托車的背影迅疾離去,隨后一位老人在后面使勁追趕。
偵查人員通過現場走訪、回訪被害人以及技術手段進行偵查,再結合涉案摩托車前行時沿途的視頻監控分析,匯集了大量的偵查信息。后來發現,此案與一個月前發生在北碚的另一起搶奪案,無論從作案方式還是作案對象來看,都極為相似,遂對兩案并查,逐漸鎖定犯罪嫌疑人。
20多天后,犯罪嫌疑人陳德兵在其住處被辦案民警抓獲。但到案后,陳德兵對其作案事實矢口否認,拒不供認上述罪行。經查,陳德兵曾因犯盜竊罪和搶奪罪被判過刑,2012年8月刑滿釋放。
案件隨后被移送至重慶市北碚區檢察院審查起訴。面對前來提訊的檢察官,陳德兵堅稱自己是被冤枉的。“檢察官,你們一定是搞錯了。我怎么會去做這種事呢?”于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偵查人員則向檢察官表示,通過技術偵查手段可以確定陳德兵是犯罪嫌疑人,并且有案發時沿路的視頻監控及手機通訊軌跡相互印證,沿途抓拍的照片與其本人對比也極為相似,應當能夠確認嫌疑人身份。
為了慎重起見,檢察官對案件展開了全面審查。通過對本案證據的梳理,發現存在四個疑點:一是抓獲犯罪嫌疑人后已過去幾個月了,被害人目前不敢確認就是該嫌疑人搶了自己;二是雖有沿途視頻監控,可在案發的特定地點恰恰沒有正面視頻;三是涉案摩托車一直沒能查找到案;四是提取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時所穿大衣為種類物,無法作出同一認定。因此,陳德兵是否為本案的真正作案人,存在“合理懷疑”。
幾次集體研討下來,有人認為以“存疑不訴”處理更符合現代刑事司法的一般規律與實際做法。而檢察官劉濤濤思量再三:不能冤枉好人,但也決不放過壞人,否則就是失職,本案不能就此輕易放棄。
由于視頻、通訊方面的證據因時間原因已無法補強,劉濤濤建議,司法鑒定可以成為一個突破口。為此,承辦檢察官引導偵查人員,與人像司法鑒定機構的專家對接。
“我們請偵查人員將涉案視頻監控拍下的犯罪嫌疑人照片資料收集好后,委托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進行人像同一性鑒定,鑒定結果將成為定罪的關鍵。”劉濤濤說。
人像同一性鑒定俗稱“人臉比對”,以人像識別技術為基礎進行判斷分析,跟傷情鑒定、毒品鑒定等技術鑒定一樣均屬司法鑒定,具有與傳統的指紋、DNA等一樣的功用,起到引導偵查和證實犯罪的作用,在刑事案件中其應用越來越廣泛。
很快,鑒定專家通過在看守所實地采集犯罪嫌疑人的人像及模擬作案時的人像狀態,獲得了較為理想的人像鑒定樣本。通過技術處理分析,樣本與視頻中的作案男子的體貌特征相對應處的細節特征均相符合,其特征總和已構成犯罪嫌疑人人像與樣本被鑒定人人像為同一人所留的本質屬性。
鑒定意見認為,作案人就是陳德兵。這份司法鑒定意見作為關鍵證據,結合證人證言等其他證據,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2016年7月,一審法院以搶奪罪依法判處被告人陳德兵有期徒刑一年零十個月,并處罰金6000元。陳德兵不服提出上訴。2016年12月,二審法院作出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
劉濤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案是該院以人像識別技術為證據支撐認定的首例不認罪案件,對于今后此類案件的辦理具有示范效應。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案件 人像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