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山西“母親河”汾河干流復現“嘩啦啦”景象
新華社太原10月16日電(記者馬曉媛)“可有好些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嘍!”年近六旬的山西平遙縣營里村農民李錦文看著腳下嘩嘩流過的汾河水說。
不遠處,寬達300米的河道內,河水奔涌向前,越過閘壩口,落入主河道。從前總是“小河流水”的汾河,如今恢復了昔日的大河風光。
這是山西致力于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一大成果。從10月份開始,山西省啟動汾河中游核心區干流蓄水工程,通過將中游核心區新建的15座閘壩全部蓄水,使汾河干流形成長達82.2公里的連續水面,從而有效改善汾河生態環境。
被稱為山西“母親河”的汾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流域范圍涉及山西9市51縣。由于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和人為污染破壞,汾河一度“有河無水,有水皆污”,經多次治理仍未獲根本性好轉。
為此,山西省2015年啟動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提出力爭經過5年工程建設、10年自然修復,投資上千億元,使汾河流域重現生機。按照工程進度安排,汾河中游段核心區成為近兩年來治汾“主戰場”。
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介紹說,汾河中游核心區是從清徐縣境內的汾河二壩到介休市境內的文峪河入汾口,是整個汾河干流的黃金水帶,也是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重點區段。2015年以來,核心區干流陸續建成15座蓄水閘壩,且均已具備蓄水條件。
據悉,此次蓄水從10月2日正式開始,目前已蓄水近300萬立方米,水位保持在灘面以上20厘米的低水位運行;從明年2月開始將結合沿岸用水需求,實行灘面以上1米的中水位運行;到明年8月下旬以后,將按照灘面以上2米的設計水位蓄水運行。
潘軍峰表示,蓄水完成后,將在汾河干流形成16.17平方公里連續水面,蓄水總量達到1737萬立方米。結合河流兩側低洼地帶“珍珠串”蓄水水域建設,可充分攔蓄區間洪水資源,為恢復和增加蓄滯洪區、濕地、人工湖泊及恢復流域內地下水位,提供充分的生態用水。(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山西 汾河 汾河流域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