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安倍“超長期政權”能否為所欲為
新華社東京11月1日電(國際觀察)安倍“超長期政權”能否為所欲為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在日本眾議院選舉中獲勝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1日召集特別國會,舉行首相和眾議院正副議長選舉。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再次當選日本首相。
分析人士指出,眾議院選舉后日本政壇“一強多弱”格局進一步強化,安倍很可能謀求“超長期執政”和加速推進修憲進程。但安倍政權內部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安倍未來并不能為所欲為。
繼續執政,“獨大”愈演愈烈
執政聯盟1日召集為期39天的特別國會。安倍在當日眾參兩院舉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再次當選為日本首相。按照慣例,安倍隨后組建新內閣。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日下午宣布,現任內閣成員將全部留任。日本媒體認為,由于距上次內閣改組間隔較短,安倍此次在組閣時選擇繼續任用原班人馬。
分析人士指出,曾經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解體和在野黨勢力的分化導致“反安倍”選票被分散,不僅令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漁翁得利,也令日本政壇“一強多弱”的格局愈演愈烈。
選前,民進黨陷入頹勢,時任黨首前原誠司決定將民進黨并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領導的希望之黨。前原的決定令民進黨籍眾議員一分為三:一部分人加入希望之黨,一部分人離開民進黨新組建了立憲民主黨,另一部分人以無黨派身份參選。
此后,執政聯盟在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立憲民主黨雖成為最大在野黨,但所獲議席數僅為55個,是幾十年來日本國會最為弱勢的最大在野黨。而選前一度呼聲很高的希望之黨選情逆轉,所獲議席數尚不及選前。
據《朝日新聞》報道,民進黨在眾議院選舉后尚有46名參議員和18名以無黨派身份當選的眾議員,確立了繼續存在的方針。前原為選舉失敗引咎辭職,民進黨籍參議員大塚耕平接任黨首。以無黨派身份當選眾議員的民進黨前黨首岡田克也、前首相野田佳彥等人成立了“無黨派之會”,開始摸索與立憲民主黨及希望之黨的合作路線。
不過,《朝日新聞》分析指出,立憲民主黨目前對這一合作提議持消極態度,而希望之黨則因選舉失利黨內矛盾逐漸激化,因此民進黨分裂后產生的三股勢力短期內尚難確立合作關系。
轉守為攻,卻難為所欲為
此前,受森友、加計學園等一系列丑聞影響,安倍內閣支持率一度跌至30%以下。他因此在8月進行內閣改組及自民黨內高層人事調整以挽回民意,并于9月選擇在野黨尚未做好選舉準備的時機宣布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
日本媒體指出,執政聯盟在選舉中獲得大勝,特別是自民黨單獨獲得眾議院過半數議席,增強了安倍長期執政下去的自信。他將繼續謀求在明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連任,并已經展現出加速推進修憲進程的姿態。
但分析人士認為,安倍看似春風得意,立場由守轉攻,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已完全解決其政權所面臨的問題,也不意味著可以在修憲等問題上為所欲為。
首先,安倍領導的自民黨與執政伙伴公明黨的關系選后變得十分微妙。兩黨在修憲問題上原本就有分歧,而公明黨內及其支持團體此前也曾因森友、加計學園等丑聞對自民黨產生不滿。此次選舉中,相對于自民黨的大勝,公明黨遭遇慘敗,議席數創2012年安倍再次執政以來最低紀錄。
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在選后多次強調修憲問題應與各大在野黨達成共識,并表示要想得到國民理解也絕非易事。這被視為是對自民黨的制衡。共同社分析認為,公明黨已因議席減少與自民黨產生芥蒂,兩黨在修憲問題上的態度分歧愈發明顯。
其次,安倍內閣內部存在不穩定因素。一眾閣僚頻繁失言以及在國會答辯時顛三倒四是導致內閣支持率走低的原因之一,令安倍頗為頭疼。因此,他在8月內閣改組時特意挑選了多名經驗豐富的資深政客。然而事實證明,“精兵強將”也無法確保不給安倍“添堵”。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選后稱自民黨大勝“多虧朝鮮”,被各界痛批是“渲染、利用危機的言論”。
第三,一度危及安倍“獨大”局面的森友、加計學園丑聞也遠未收場。自民黨計劃提議削減在野黨在國會的質詢時間,以逃避在野黨對丑聞的追究,但遭到在野黨方面痛批。
日本法學館憲法研究所所長伊藤真指出,安倍涉嫌為好友輸送利益的加計學園問題現在對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政府想要讓丑聞早早收場,但國民決不允許問題就這樣落幕。他認為,加計學園問題還將繼續發酵、愈演愈烈。(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安倍 選舉 自民黨 超長期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