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清華園隧道開掘 京張高鐵預計2019年底全線通車
京張高鐵沙盤模型展示。北京晨報記者 王巍/攝
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開掘
昨天上午11時16分,清華園隧道“天佑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正式向前掘進,標志著京張高鐵建設全面進入攻堅階段。北京晨報記者從施工現場了解到,清華園隧道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同時,在“天佑號”盾構機掘進過程中將遇到長達2400米的全斷面卵石層,與并行的地鐵13號線岔道區的沉降也要控制在1毫米以內。按照計劃,京張高鐵將在2019年建成通車。
變身“地鐵”穿行6020米
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趕往清華園隧道地下20米的施工現場,“天佑號”盾構機已準備就緒。
據中鐵十四局京張項目總工程師陳爽介紹,清華園隧道是京張高鐵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從北京北站引出后,將從地面迅速轉入地下,變身“地鐵”,穿行6020米,再轉出地面繼續向北飛馳。沿原京包鐵路線掘進,避過了北京北站至北五環這段地面交通最繁忙的路段。
“清華園隧道為單洞雙線盾構隧道,管片外徑12.2米,內徑11.1米,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陳爽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清華園隧道將穿越10號線、12號線、15號線3處地鐵、7處重要城市道路、88條重要市政管線。“整個隧道從學院南路南側入地,依次穿越學院南路、北三環、知春路、北四環、成府路、雙清路、清華東路后,于北五環內出地面,與地鐵13號線并行,是目前國內位于城市核心區域,穿越地層最復雜、重要建筑物最多的國鐵單洞雙線大直徑盾構高風險隧道。”陳爽稱,盾構施工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既有道路、管網、人行天橋、公交站臺等基礎設施的破壞,減少建筑拆遷和對市民、社區正常生活的干擾,還能夠減少后期高鐵運營對周邊環境的噪聲污染。
與地鐵沉降控制1毫米內
盾構施工在給市民出行、生活減少影響的同時,卻給建設者帶來了挑戰和考驗,施工難度增大。中鐵十四局京張項目副總工程師劉磊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盾構掘進過程中將遇到長達2400米的全斷面卵石層,對刀具的磨損非常嚴重。“我們采購了2臺世界最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具備常壓換刀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攻克砂卵石地層對刀具的磨損難題。”
劉磊還表示,周邊重要建筑物對沉降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并行的13號線岔道區的沉降更是要控制在1毫米以內,為此,施工人員需要通過可視化透明施工技術,提前模擬施工工況,不斷對比、修正施工參數,同時,采用自動化監控量測,時刻掌握隧道和周邊構筑物的實際變形情況,確保施工安全。
預計2019年底全線通車
北京鐵路局介紹,京張高鐵全線長174公里,共設10座車站,是目前世界上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穿越高寒和大風沙地區的高速鐵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將成為北京至西北地區快速通道和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張高鐵預計到2019年底全線通車,建成后北京至張家口最快運行時間將從3小時12分縮短至50分鐘,并實現智能化技術全面覆蓋,集成中國高鐵建設的最高成就,向全世界展示。
據了解,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設計建成通車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獨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用“人”字形設計方案破解了巨大的施工難題。如今,新時代建設者,為紀念詹天佑,以“天佑號”為盾構機命名,繼續發揚百年京張精神,并不斷創新,爭創精品工程。
自動駕駛時速超300公里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京張高鐵將實現智能化技術全面覆蓋。時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鐵自動駕駛技術在世界上尚屬空白,這一技術將在京張高鐵首次得到應用。同時,在京張高鐵上,未來將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平臺為基礎,研發工作狀態自感知、運行故障自診斷、導向安全自決策的智能動車組。
值得一提的是,京張高鐵還將推出多項智能服務,其中包括,完善12306網站及自助服務設施;支持多國語言國外銀行卡支付;拓展票種形式,即定期票、聯程票、常旅客票等;可實現電子客票、刷臉進站及檢票;提供行程規劃及資訊服務,以及WiFi全覆蓋、站內導航服務;可實現行李托運及同步安檢,并提供個性化及無障礙服務等。
和旅客息息相關的高鐵車站也將實現智能化,比如車站將提供智能引導、自助服務設施,能實現車站運營智能感知,實現車站設備智能監控與管理。
北京晨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清華園隧道 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