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治霾誰都不能掉鏈子 政府需要走在前面
11月1日至3日,演員孫藝洲微博接連發文稱哈爾濱市空氣質量較差,并將矛頭直指秸稈焚燒現象,引發公眾關注,演員佟大為也通過認證微博呼吁哈市治理秸稈焚燒問題。針對上述爭議,哈爾濱市環保局通過其官方微博致謝孫藝洲等明星,并稱公眾的關注激勵哈市環保人改善空氣質量,并呼吁當地市民“別掉鏈子”,一起驅散霧霾。(澎湃新聞網11月6日)
面對明星藝人對當地空氣質量的“抱怨”,哈市環保局在正面回應之余,還呼吁當地市民“別掉鏈子”,這其實有著明確的指向性。因為部分當地網友曾怒懟指出哈市空氣質量差的孫藝洲等人:“不喜歡就滾。”
不少地方的環境問題,恰因為未獲得足夠的公共關注而難以得到解決。作為公眾人物的藝人對空氣問題發聲,其實就是一種難得的公共注意力的聚焦,也是對地方環保部門的督促,不想卻觸動了部分人的“玻璃心”,有些出人意料。在不少類似問題上,部分人乃至部分公共部門似乎都容易陷入同樣一種邏輯:“自己可以罵但絕不允許別人罵。”這看似是維護一種狹隘的“自尊心”,其實質卻是“不是想著去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指出問題的人”。這種心態和認知,對于解決環保問題,乃至所有的公共問題,都是不利的。在這個意義上,哈爾濱市環保部門提醒市民“別掉鏈子”所展露出的清醒意識,值得肯定。
不過,霧霾治理作為一個事關所有人的系統工程,僅僅是市民個體層面的“別掉鏈子”還遠遠不夠。在這起事件中,無論當地環保部門的回應姿態多么“正確”,都不能改變當地霧霾污染嚴重這個根本事實。如孫藝洲在11月1日發布的空氣質量信息截圖就顯示,哈爾濱當日的PM2.5值達到437,已屬于嚴重污染級別。那么,在藝人發聲之前,當地相關部門是否采取了應有的預警和干預措施?
事實上,哈爾濱的霧霾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引發全國性關注。差不多去年的同一時間,環保部就東北、華東地區大范圍的污染天氣召開會商會議認定,彼時的大范圍污染始于當年11月3日~4日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當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是導致區域性大范圍重污染的“元兇”。然而,督察組現場檢查發現,大慶市重度和嚴重污染持續37個小時,理應啟動紅色預警,但大慶市僅預測到一天重污染,實際只啟動了橙色預警。哈爾濱嚴重污染持續26個小時,也僅啟動了藍色預警。今年是否存在預警滯后或不足的現象,依然值得追問。
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部分當地網友對于藝人的“爆料”存在爭議,不僅責怪他們指出了問題,還對秸稈燃燒是否真的是霧霾天氣主因存疑。對此,哈市環保局的回應中,給出了“秸稈焚燒是哈爾濱秋冬之交霧霾的主因”這一說法。但既然霧霾的主要成因早就明確,為何未能及早干預,非得等到藝人指出?也就在近日,黑龍江省秸稈禁燒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出要加大秸稈禁燒督察力度,同時各地在加強秸稈禁燒工作的同時,要全面落實秸稈綜合利用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雖說受制于客觀原因,當地的秸稈禁燒很難一蹴而就,但從現實來看,重度霧霾天氣再次“準時”到來,至少說明秸稈禁燒治理以及秸稈綜合利用配套舉措,還有待繼續強化。
或是對于去年環保部“痛批”預警不力的某種回應,近日,哈爾濱、大慶、綏化三城市副市長簽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達成建立環境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協調聯動機制、共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開展三城市聯動執法共四個合作框架協議。這種行動當然是必要的,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成效到底如何,最終還得拿空氣質量和高效的預警說話。套用哈市環保局的說法,霧霾治理,每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政府部門尤其需要做好行動示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秸稈 污染 霧霾 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