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風電產業將逐步擺脫補貼依賴
隨著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加上水電裝機容量已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0%。同時,我國風電還有很大的消納潛力和發展空間。風電需要找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新能源當中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逐步退出補貼,到2020年至2022年,基本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
近10年來,我國能源轉型進程不斷加快,風電產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未來如何發展備受關注。在日前召開的“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風電在新能源中需要率先擺脫補貼依賴,必須盡快把成本、價格降下來,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成本有望降至最低
今年,大會參會和參展人次將達3.6萬,展館面積擴大到5.5萬平方米,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家企業參展,覆蓋了風能開發和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作為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成為全球三大頂級風能展會之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姚興佳說。
隨著風電產業高速發展,中國風電成為全球風電無可爭議的領跑者。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只有1200萬千瓦左右,上網發電量僅為120多億千瓦時,在全部發電量中的占比幾乎忽略不計。到2016年底,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已達1.69億千瓦,發電量為241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4%,電力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同時,業內培育出了一條完善健全的產業鏈,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我國風電設備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電在拉動投資、帶動就業等方面的效益日益顯現。
“過去的風電葉輪直徑為80米左右,現在達到了110米左右;風電塔筒的高度也從過去的80米發展到120米甚至140米。機組進步使得風電發電能力迅速提高,現在的發電量比5年前提高了20%左右,直接降低了每千瓦時電的成本。”梁志鵬說,風電過去被認為是一種昂貴的能源,但現在在很多地方已經是價格最低的一種新能源。風電成本還在進一步降低,將成為成本最低的新能源,未來甚至可能成為成本最低的能源。
率先擺脫補貼依賴
當前,風電產業發展尚面臨著很多挑戰,首當其沖就是限電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近幾年每年新增裝機量占到全球新增裝機總容量的40%左右。中國最早開發風電是在風能資源最好的“三北”地區,這些地方的風電總體裝機規模已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同時限電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在風電發電量占到電力消費總量超過10%的國家中沒有中國,中國的這一比例只有4%。這說明中國風電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很大的消納潛力和發展空間。”梁志鵬說。
另一大挑戰是風電價格較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加上水電裝機容量已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0%。梁志鵬認為:“如果風電不能降低價格,嚴重依賴社會補貼,是不合理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解決可再生能源利用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目前該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相信到2020年,棄風、棄水、棄光問題都將會得到基本解決。”梁志鵬透露。
“經過10多年的發展,風電需要找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新能源當中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逐步退出補貼,到2020年至2022年,基本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梁志鵬說。
分布式風電將成風口
近年來,由于棄光、政策等問題,光伏開發從西部轉向更靠近負荷中心的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市場的開啟給光伏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作為遭遇同樣發展瓶頸的風電,下一個十年的方向又在哪里?
“對于未來的風電市場,我認為機會在中東部區域。”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海波說,過去認為四五米的風沒有商業開發價值,現在卻發現并非資源不夠,可能只是技術沒達到。德國國土面積不大,風電裝機規模卻高達5000萬千瓦左右。我國80%的國土面積都具備豐富的風能資源。
遠景能源副總裁田慶軍則表示,中國有接近70萬個行政村,如果30萬個行政村采用分布式能源,市場空間將非常大。所以,未來東部的低風速加分布式一定是非常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滿昌同樣看好分布式風電發展。他認為,目前市場、資金、資源這三個要素條件都已具備。首先,分布式最靠近用電負荷;其次,5米左右的中低速風資源有10億千瓦;最后,小規模風電開發降低了社會資金門檻。
“歐洲風電的發展最早是以分布式為主,但是中國走了一條集中式風電為主率先發展的道路,現在是加快發展分布式風電的時候了。”梁志鵬說,分布式風電在中國發展比較難,首先是土地條件制約,其次是在接入電網方面有困難,再有就是我們還不習慣管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提供相關公共服務。所以,最近的重要任務就是完善有關政策和政府服務,使分布式風電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風電 發展 補貼 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