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調查:雙11過半參與網購的大學生消費未超500元
網購狂歡,你Hold住了嗎?
“雙11”,54.4%參與網購的大學生消費未超500元
中青輿情監測室對全國84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48%的受訪者在今年“雙11”活動中參與網購。參與網購的學生中,54.42%的受訪者消費未超過500元,76.8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購買的商品是當下需要的,27.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雙11”期間的消費超過預期。
24.52%受訪學生未參與“雙11”
臨近“雙11”零點的時候,江西師范大學的研究生宿舍按照規定斷了網。但這并沒有影響張昕雨(化名)與室友們的網購熱情。她們用手機刷著淘寶,等待心儀商品降價。
“(零點)剛開始時網絡崩潰了,我過了好幾分鐘才開始買。”張昕雨說,她幫男朋友搶的一雙運動鞋有前6分鐘半價的活動,雖然最后沒能搶到半價,但用了優惠券和紅包后,實付款還是比較便宜的。
在此之前,張昕雨參加了“點亮火炬紅包”“捉貓貓”“粉絲趴”“明星口令”等電商平臺的優惠活動,搶了160多個紅包,共計240元。“朋友把我拉進了一個群,很多人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活動鏈接,互相點。”張昕雨最后實際支付了300多元,給自己、家人、男朋友買了衣物、零食、護膚品和書。
張昕雨覺得,自己算是理性消費,買的都是當下需要用的,或者將來一定要用的東西。她也表示,有5個訂單是為了把紅包用完才買的,買的都是襪子、垃圾袋之類的小東西。
調查顯示,在參與網購的學生中,54.42%的受訪者購買金額在500元及以下,22.71%的學生購買金額在501元~1000元之間,購買金額超過5000元的學生占比僅2.84%。
在參與網購的受訪學生中,認為自己購買的商品是“當下需要的”“未來可能需要的”和“沒多大用處,僅僅因為‘雙11’折扣”的占比分別是76.81%、19.72%、3.47%。
學生們買得最多的是衣服、鞋帽類(71.77%),其他依次是:護膚品、化妝品類(42.27%),生活用品類(39.43%),食品類(29.18%),手機、數碼、電腦辦公類(15.77%),圖書音像類(12.46%),箱包類(9.62%),普通飾品類(6.31%),體育用品/運動健身器材類(3.31%),奢侈品類(1.74%)等。
“雙11”的錢從哪里來?
在浙江大學讀研一的邵三思(化名)同學說,今年“雙11”他花了1200元左右,用的是本科時攢下的獎學金。
據調查顯示,參與網購的受訪學生中,74.29%的人選擇的資金來源是父母提供,23.19%的人選擇了獎助學金,26.18%的人選擇自己兼職或工作賺錢。
“對于我們大學生群體而言,還是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去追‘雙11’。我看到有人借錢去買IPhoneX,雖然有一些優惠,但還是要8000多元啊。沒有這個消費力,還是不要買了。畢竟大學生沒有可觀穩定的經濟收入。”邵三思說。
在受訪的840名大學生中,有22人在網購時選擇了臨時貸款,約占總受訪人數的2.62%,其中有17人次選擇從生活費中省錢還貸,15人次選擇做兼職賺錢還貸,6人次選擇向父母要錢還貸,2人次選擇用其他方式貸款。
36.43%的受訪學生發現“雙11”有貓兒膩
“又是秒殺又是搶優惠券,商家想著法兒促銷,還不是想讓我買買買嗎?”在北京某高校讀博士的劉鑫(化名)說,今年“雙11”前,他花90多元給自己買了茶葉和速溶咖啡,都是正常購物。他抱怨“雙11”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正常購物體驗,比如快遞積壓問題,“平時在某電商平臺買東西,一般第二天上午就能到,現在要下午才到,自提點的東西都堆到門外了。”
調查顯示,有42.5%的受訪學生擔心“雙11”快遞太慢,39.4%的受訪學生擔心商品質量問題,35.6%的受訪學生擔心個人經濟問題,10.71%的受訪學生擔心快遞污染,還有22.86%的受訪學生表示什么都不擔心。
此外,38.33%的受訪學生認為今年的“雙11”活動有些優惠,但折扣力度不大。36.43%的受訪學生認為“雙11”有貓兒膩,發現“假打折”現象。
北京電影學院大三學生趙嵩(化名)表示,自己曾長期關注過兩款商品的價格變化,一款是某海外代購的紫蘇水,顯示原價500元,“雙11”促銷價為290余元,但“雙11”過后該產品只漲價10元。另外一款是某品牌神仙水,“雙11”前后價格毫無變化。但是,他發現書籍音像制品在“雙11”的降價幅度特別大,“一些出版社的畫冊都是打對折,電商平臺上很多圖書直接變成每本9.9元,這些都特別好”。記者 李師荀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雙11 過半網購大學生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