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西藏首個寺院古籍系統性修復工作完成
11月9日一大早,西藏自治區圖書館的工作用車駛往110公里外的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芒熱村。一路上,自治區古籍修復中心修復員央拉端坐在車后座,手捧著用護經布包裹著的古籍,仿若捧著最心愛的珍寶。
兩個小時后,一行人來到尼瑪江熱鄉芒熱村芒熱寺,駐寺干部和僧人早已等候在院內。下車后,修復員央拉和次央鄭重地將修復好的古籍轉交給寺院僧人多多。
此次歸還的兩函散葉古籍,共計修復232葉,歷時3年。
這是自2009年自治區圖書館正式啟動古籍保護工程以來,在普查、保護、整理、宣傳和研究工作之余完成的首個寺院古籍系統性修復工作。也是成立于2015年7月的自治區古籍修復中心,本著“搶救為主、修復為輔、修舊如舊”原則,在西藏古籍修復員極為緊缺,又承擔多個古籍收藏單位的古籍整理、修復、碑文傳拓任務的同時,完成的極具歷史意義的古籍系統性修復工作。
2012年以前,任自治區圖書館藏文閱覽室管理員的央拉,每每看到古籍被磨損,有霉噬、絮化、撕毀等現象時,總是心疼不已。后來,央拉到國家圖書館師從著名古籍修復大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杜偉生,學習古籍修復技藝,成為西藏第一個專業、系統學過古籍修復技藝的修復員。
古代典籍,歷經時光打磨,煥發歲月榮光,卻難免累累傷痕。2014年9月4日,芒熱寺僧人將所藏兩函破損嚴重的珍貴古籍送往自治區古籍修復中心請求修復,看著受損嚴重的古籍,央拉接下了這項繁重的任務。
“當時送來修復的一函為散葉《般若波羅蜜多經》,其紙張略厚,多數為數層托裱而成的書葉,有結板現象,修復中,我們用濕揭的方法一葉葉揭開后,發現大致有174葉古籍,因此定義為一函。”央拉向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另一函因寺院保存條件差,送來時已成書磚,紙張質地極薄,將其揭開后,修復員運用濕揭、干揭、夾揭等方法,并用托裱的方式進行了修復,托裱完成58葉,剩余的書磚因破損嚴重,且書磚較厚實,繼續揭開必將造成二次破壞,考慮到古籍文獻的文物價值,不建議修復,原樣歸還寺廟。
芒熱寺,始建于公元12世紀,這座古老寺院藏有30多部古代典籍寫本文獻,而其最主要的收藏正是13至18世紀繕寫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典籍。
自治區圖書館古籍保護專家白張介紹說:“這批寫本古籍是藏民族歷史上極其珍貴的古代典籍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參考資料價值。古籍繕寫的藏紙質地優良、柔軟光滑,裝裱十分考究,雖歷經幾百年,字跡卻新鮮如初,對研究后弘期墨竹一帶佛教傳播歷史,文化和語言學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當這次歸還的兩函232葉珍貴古籍重返芒熱寺文物館藏室時,央拉一再囑咐寺院僧人要認真做好日常保護工作。
自治區圖書館副館長、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負責人邊巴次仁說:“針對芒熱寺開展的古籍修復是我中心首次試點性對外修復,也是西藏古籍修復工作在不斷摸索與研究中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記者了解到,自治區圖書館自成立古籍保護中心以來,對列入國家、自治區級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和瀕危古籍開展了全面、系統地搶救、修復和利用。本次對芒熱寺珍貴古籍《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成功修復,為西藏推動古籍保護與修復工作邁上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曉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古籍 修復 工作 寺院